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70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31.
针对易逝性应急物资价值随时间递减和过期浪费等问题,考虑过期之前用新物资替换旧物资的轮换策略,并研究不确定需求下易逝性应急物资最优储备问题。以应急物资储备量和轮换时间为决策变量,以单位时间内期望总成本和总损失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随机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对模型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模拟算例,分析不同类型应急物资的价值函数与最优储备量和最佳轮换时间的关系,进一步对比分析采取轮换策略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对于易逝性应急物资采取定期轮换策略能有效降低物资储备成本和期望损失,减少应急物资的过期浪费。本文可为制定不同类型应急物资的最优储备与轮换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2.
随着基坑工程开挖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一种排桩+斜支撑的组合支护结构。本文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首先采用Winkler地基模型模拟排桩的桩土作用,运用有限差分法考虑土的分层特性,然后应用水平受荷桩简化Mindlin解,考虑该组合支护结构的桩-桩相互影响,计算其遮拦效应,从而得到开挖条件下支护结构桩水平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最后,结合济南某基坑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差分的方法,研究了排桩+斜支撑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该组合支护结构能够通过支撑桩和排桩的合理布置,有效调动基坑内部土体抵抗荷载,协调基坑土体变形以及支护结构的变形。  相似文献   
533.
基于光学遥测技术的合肥市气溶胶参数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合肥市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采用太阳光度计CE318对雾霾期间气溶胶进行监测并分析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ngstorm波长指数(α)、体积谱函数等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同时采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反演了雾霾期间二次气溶胶前体物NO2柱浓度并和固定点测量的颗粒物(PM)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雾霾期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比晴天高,且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少。Angstorm波长指数在雾霾天气时平均值较高,表明合肥雾霾天气期间气溶胶粒子以细粒子为主。气溶胶前体物NO2浓度变化与雾霾天气空气中颗粒物含量(PM10、PM2.5等)变化一致性较好,表明二次气溶胶可能对气溶胶颗粒浓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34.
经验方法是计算隧道开挖引起地层位移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当地层的非线性塑性变形显著时,经验方法可更为合理地描述地层的位移分布规律,但是可实现地层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统一计算的方法尚未建立。基于隧道上方土体单元的运动特征,提出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的经验计算模型,建立了地层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 25 组现场工程数据,优化了隧道上方地层最大沉降 Sv,maxz)的公式,结合已有的沉降槽宽度系数 iz)的公式,发展了 Peck‐Mair 公式,实现了隧道上方地层竖向位移场的合理计算。根据地层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基于发展的 Peck‐Mair 公式,推导了地层水平位移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地层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的统一计算。在地层水平位移计算公式中,变量 Hz)表示土体运动定向点位置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工程实测结果提出了一个对数函数实现了 Hz)的定量描述。利用伦敦 HEX 隧道工程中实测的 2 组地层位移数据,验证了所提地层位移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将提出的地层位移计算方法应用在北京地铁 12 号线安‐安区间渡线段隧道开挖工程,实现了该工程中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场的反演。  相似文献   
535.
本研究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测量方法、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并从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结论包括:(1)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于活性炭的测量还不是那么全面,应该按照活性炭分组逐级进行,对于同一湿地进行深入分析。(2)国内外关于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滨海湿地,对于高寒和干旱区湿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应加强干旱、高寒区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填补湿地研究的不足。(3)对于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多采用室内模拟配演实验,应该在实验地建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长期观测点,以便能够观测到最真实状态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相似文献   
536.
537.
环境中抗生素复合污染产生的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风险。为系统考察磺胺类抗生素(SAs)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环境中常见的磺胺吡啶(SPY)、磺胺甲基嘧啶(SMR)、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氧哒嗪(SMP)、磺胺甲恶唑(SMZ)和磺胺喹噁啉(SQ) 6种SAs及其二元混合物体系(共75条混合物射线)为研究对象,利用96孔微板测定6种SAs及其二元混合物对斜生栅藻(So)的生长抑制毒性,通过浓度加和(CA)、独立作用(IA)模型和模型偏移率(MDR)分析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种SAs及其混合物射线对So在96 h呈现明显的毒性,但不同SAs的毒性大小不同,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_(50))为毒性大小指标,6种SAs的毒性大小顺序为:SQ(pEC_(50)=5.311)>SPY(pEC_(50)=3.757)≈SMZ(pEC_(50)=3.749)>SMP(pEC_(50)=3.680)>SM2(pEC_(50)=3.090)>SMR(pEC_(50)=2.595);不同组分SAs混合物对So的联合毒性存在差异,大部分混合物毒性存在组分浓度依赖性,而有小部分混合物毒性则不存在组分浓度依赖性;15个SAs混合物体系以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为主。混合体系组分的浓度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类型。在10%效应下,含有组分SPY的混合体系大多呈现协同作用,且随组分SPY浓度比的增大,协同作用增强。含有组分SMR的混合体系均呈现拮抗作用,且随着组分SMR浓度比的增大,拮抗作用增强。研究成果为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38.
为研究断索现象对矮塔斜拉桥力学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以浙江某实际工程为背景,使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单侧单束断索和双侧对称断索两种工况分别对斜拉索索力、塔顶DX位移和主梁跨中弯矩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侧断索对断索侧索力和跨中弯矩、主塔塔顶DX位移的影响较大;双侧对称断索对主塔两侧索力和跨中弯矩影响趋势相同,对边塔塔顶DX位移影响较大;最外侧斜拉索断裂对3个力学指标的影响均为最大,故实际运营中应重视对外侧斜拉索的保护。  相似文献   
539.
中寨沟流域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寨镇,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极高敏感性泥石流流域之一,该流域内泥石流发育受地形条件及地质条件控制明显。基于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等,结合已有成果资料,系统总结中寨沟流域内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深入剖析中寨沟流域主沟及各支沟泥石流分布发育特征、类型、发育规模、 程度等,提出以流域单位面积的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物质量贡献值为标准来表征泥石流的发育程度,从而探讨流域面积、断裂活动、坡度、地层岩性等因素对泥石流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寨沟流域内泥石流发育规模差异的主控因素为流域面积及断层活动;发育程度差异的主控因素为坡度及地层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