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氨(NH3)挥发是农业生态系统氮肥损失的重要途经,然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肥耦合马铃薯田土壤NH3挥发规律缺少数据支撑.该研究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观测我国西北滴灌水肥一体化和传统沟灌施肥马铃薯田水肥耦合土壤NH3挥发特征,设置滴灌施肥500 kg·hm-2(DDF)、滴灌施肥1000 kg·hm-2(DGF)、滴灌不施肥(DCK)、沟灌施肥500 kg·hm-2(FDF)、沟灌施肥1000 kg·hm-2(FGF)、沟灌不施肥(FCK)6个处理.结果表明,NH3挥发速率峰值出现在施用氮肥后1—2周,不同水肥处理土壤NH3挥发存在显著差异(P<0.01).2018年DDF、DGF、DCK、FDF、FGF、FCK土壤NH3累积挥发量分别为21.50、28.14、7.20、37.06、66.25、11.88 kg·hm-2;2019年,分别为9.42、15.25、7.24、34.73、76.81、8.56 kg·hm-2.2018年和2019年,沟灌FDF处理的NH3挥发损失率分别是滴灌DDF处理的1.76倍和11.89倍;沟灌FGF处理分别是滴灌DGF的2.60倍和8.54倍.滴灌DGF处理NH3挥发强度比滴灌DDF处理分别增加27.03%和52.94%,沟灌FGF处理比沟灌FDF处理分别增加76.04%和118.37%.随施肥量增加,传统沟灌马铃薯田土壤NH3挥发损失率和NH3挥发强度的增量高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NH3挥发速率与土壤体积含水量、NH4+-N和NO3--N呈极显著相关(P<0.01).和传统沟灌比较,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马铃薯田土壤NH3挥发损失率,减轻NH3挥发强度,提高马铃薯水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2.
通过选取湖南省宁乡市某轻度Cd污染稻田开展连续两季水稻秸秆离田田间试验,研究秸秆离田措施对轻度Cd污染稻田土壤Cd有效性及水稻对Cd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续两季秸秆离田有效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和根际土壤Cd含量;T1~T4处理使土壤pH值提升0.04~0.58个单位,有机质含量降低了0.68%~25.87%,根际土壤Cd含量降低了3.76%~12.78%.(2)连续两季秸秆离田能降低酸可提取态和可氧化态Cd占比,使残渣态Cd占比上升;同时秸秆离田处理降低了根际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使根际土壤TCLP、 DTPA和CaCl2提取态Cd含量均显著降低.(3)水稻秸秆离田可显著降低土壤孔隙水中DOC和Cd浓度,连续两季秸秆离田处理下(T1~T4)土壤孔隙水中Cd浓度分别降低了4.54%~40.00%和2.75%~67.34%,说明DOC是影响土壤孔隙水中Cd浓度的关键因素之一.(4)连续两季秸秆离田各处理(T1~T4)降低了水稻各部位对Cd的吸收累积,其中秸秆和根系全部离田处理(T4)下,2020年晚稻和2021年早稻糙米Cd含量分别降低了18....  相似文献   
53.
为探明小麦三叶期幼苗和成熟期籽实产量的Ni毒害效应及其相互关系,实现小麦作物Ni毒害的早期诊断,以春小麦"冀张春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Ni对小麦三叶期幼苗生长发育和成熟期籽实产量的影响,并对小麦三叶期和成熟期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源Ni投加量100 mg·kg~(-1),茎叶干质量和籽实产量无明显下降(p0.05),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p0.05)和硝酸盐含量(p0.01)增加,茎叶干鲜比值增加;Ni投加量≥100 mg·kg~(-1),茎叶干质量、可溶性糖、硝酸盐含量和成熟期籽实产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茎叶中淀粉和抗坏血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茎叶干鲜比值下降.土壤中各形态Ni与小麦三叶期幼苗中Ni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和幼苗中Ni与茎叶干质量、可溶性糖和籽实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表明小麦三叶期幼苗毒害和成熟期籽实产量下降是由作物体内Ni毒害造成的且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一致;同时试验观察到小麦三叶期幼苗茎叶干质量、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变化与成熟期籽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表明利用小麦三叶期幼苗Ni毒害效应指标表征成熟期籽实产量Ni毒害是可行的.试验确定外源Ni对小麦成熟期籽实产量的无观察效应浓度为:土壤全Ni含量为139.08 mg·kg~(-1),土壤有效态Ni(DTPA提取)含量为21.59 mg·kg~(-1),小麦茎叶Ni含量为15.37 mg·kg~(-1),小麦根系Ni含量为361.78 mg·kg~(-1).  相似文献   
54.
水稻田烤田期间甲烷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在镇江丘陵区水稻生产中的烤田期间不同处理的甲烷排放特点及其与土壤水分,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烤田初期有一定烷排放高峰,然后很下降,烤田后期甲烷排放接近于零;前荐施用稻草,对烤田期间有 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磷素营养对春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与春小麦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磷肥由于对根系生长的促进,明显改善了春小麦的水分供应状况,同时,增加了束缚水含量,提高了膜稳定性和叶片耐脱水能力,且由于提高了渗透调节能力,维持了生长过程的正常进行,明显提高了春小麦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虽然气孔导度的增大增加了作物的耗水,但由于施磷对失水的促进小于对产量的促进作用,因而明显提高了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表明:施磷可明显改善春小麦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6.
茭白田坑面水和渗漏水中氮素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是黄浦江上游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水田蔬菜.通过测坑定位试验,研究了茭白田坑面水和渗漏水中氮素变化动态和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茭白田坑面水中氮素形态以NH+4\|N为主,施肥后1~3 d,其占TN比例可达90%以上;渗漏水中氮素形态主要以NO-3\|N为主,施肥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20%的无机氮肥用量可使坑面水TN减少20.74%,渗漏水中NO-3\|N减少16.10%,减少了氮素流失,且对茭白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7.
58.
草田轮作系统能量价值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弃荒地。草田轮作饲养家畜,耕牧结合优化产业结构。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能量价值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9.
四湖地区涝渍地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场示范围场油菜田的田间杂草进行调查,发现涝渍地油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与非涝渍地存在明显的区别:在涝渍地区域,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生长旺盛,为最优势种群;在非涝渍地田块中,禾本科杂草则几乎没有生长,田问杂草单位面积鲜重也大大降低。通过筛选几种化学除草剂,建立了以乙草胺乳油土壤处理或精禾草克与高特克桶混茎叶喷雾为较优方案的杂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0.
蘑菇在稻油鱼菇生态田中的合理布局及作用刘祖贵,赵先男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从1991~1994年进行了“三高”农业种植模式之—──稻油鱼菇生态结构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蘑菇插入田间后对水稻、油菜均具有较大的增产作用。研究方法:研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