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正>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测定:2011年1月1日前后,在江苏省建湖、阜宁交界地区发生了一次有感震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_L3.5,时间为2011-01-01 T17:07,地点位于建湖(ψ_N33°30′,λ_E119°50′,见图1)。  相似文献   
32.
2012年3月7日,科技部在京组织相关专家,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提高区域协调度的多尺度计算机仿真技术研发"(编号:2006BAC18800)进行了验收。该项目开发了静态和动态多区  相似文献   
33.
在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下,对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实体和区域管治进行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新区域主义在我国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表明:①南京都市圈建设是从政府到管治过程,因为在决策中引入了非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参与者;②南京都市圈建设也涉及到区域身份与发展愿景的构建,这是区域协调的起点;③在旅游和引资促销,以及交通网络建设上,南京都市圈内的城市合作不断加强。此外,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不同于西方的市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是由政府主导的,并有企业和非政府机构参与的新区域主义。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在既有区域制度和政治地理上出现的新管治尺度,是一种新的区域管治模式。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有益经验将为和谐规划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34.
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DVM)是深水湖泊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浅水湖泊中,没有明显的下层滞水层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避护所,浮游甲壳动物的垂直迁移活动不明显。但浅水湖泊挺水植物的存在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了区别于敞水带的生境,结合理化、浮游植物和鱼的因素,对浅水湖泊玄武湖挺水植物区与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水平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浅水湖泊玄武湖中理化环境(如温度、溶解氧和pH)在荷花区、敞水区、荷花区与敞水区的交界区差异不大,对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水平迁移不起主导作用。荷花区的浮游植物在质量和数量上低于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在夜间捕食压力小的情况下会向敞水区移动。敞水区、交界区浮游甲壳动物在白天被捕食的风险要大于荷花区,因而白天时间浮游甲壳动物会迁移到荷花区聚集.  相似文献   
35.
卞云 《民防苑》2009,(7):25-26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出上所指的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飑线等。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鸡,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相似文献   
36.
该研究从景观角度出发结合森林斑块主要生态功能水平,使用改进雷达图综合评价法对森林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再结合景观综合连接度指数(IIC)对城市森林景观生态质量连接度进行分析,并通过斑块重要值指数(d IIC)、斑块节点度数和中介中心度明确不同时期厦门市森林景观生态质量连接度重点保护区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与调控,以及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1988年最佳分析尺度为1 400 m,1996和2006年则为1 000 m;(2)1988年城市森林景观连接度远低于另外2个时期,2006年的连接度在大于500 m尺度下小于1996年的连接度;(3)中心区森林斑块重要值始终较低,近郊森林斑块重要值变化剧烈,而远郊森林斑块重要值始终对景观生态质量连接度贡献最大;(4)厦门市森林景观生态质量连接度重点保护区随时间变化,逐渐由近郊退居远郊。  相似文献   
37.
安徽省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格局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 244个镇域研究单元的人均财政收入数据,采用多种空间方法分析安徽省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论如下:(1)从不平衡度指数看,该值在研究时序变化上先升后降,表明近期研究区内部差异程度有所减小;空间序列上南北差异较大,黄山、宣城等市内部差异较小,阜阳、亳州等市内部差异较大。(2)从Zip指数来看,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集中的力量逐渐减弱,但实力强劲乡镇的发展速度依然较快且其垄断性较强。(3)从空间分异格局看,高值区主要有两大组团,一处在皖南区集聚且逐渐向北扩展,但2016年有所缩减;另一处则贯穿南北形成条带状“串珠”,呈现先逐渐扩大后几乎消失的变化特征。中值区呈基底状分布在皖中区域。低值区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其中西北区逐渐向南扩大,东北区逐渐减小。(4)从空间集聚状态看,4种显著类型区均存在且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显著HH区在黄山市周围集聚,并逐渐向池州、宣城扩展;显著LL区在阜阳、亳州等市集聚,并逐渐向南延伸;显著HL区和显著LH区数量较少且集聚现象不明显。(5)从影响因素来看,基于回归系数的平均值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建成区人口/总人口>常住人口>从业人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从业人员>行政面积>建成区面积/总面积>工业增加值>人均工业产值>地均工业产值。  相似文献   
38.
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赣江无机氮是鄱阳湖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查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无机氮的影响对鄱阳湖的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月和6月对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NO-3-N和NH+4-N的浓度测定,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无机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子流域划分方式对赣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无机氮浓度的相关性有较大影响.与NO-3-N相比,选择更小的子流域划分尺度有助于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NH+4-N浓度的影响;在温度较高、微生物活动强烈的季节,也应选择更小的子流域划分尺度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无机氮浓度的影响.一级土地利用分类下,赣江流域水田、水域对NO-3-N起"源"作用,林地、草地起"汇"作用;居民建设用地对NH+4-N起"源"作用,林地起"汇"作用.二级土地利用分类下,水田中丘陵水田是赣江NO-3-N浓度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平原水田,山区水田最小.居民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和其它工矿建设用地是赣江NH+4-N的主要污染来源,农村用地是NO-3-N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39.
在地震中,曲线梁桥的反应较为复杂,容易发生碰撞甚至是落梁,板式橡胶支座经常会发生较大滑移,这种支座的滑移特性又会显著地改变曲线梁桥的动力反应。以某座板式橡胶支座曲线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桥梁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方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曲线梁桥上部结构、支座和下部结构的动力反应。在此基础上,采用显式动力接触算法,模拟了主梁与桥台间的碰撞行为,并改变支座摩擦系数的取值,分别研究了梁端碰撞效应和板式橡胶支座摩擦系数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曲线梁桥内、外侧支座竖向反力的差异,使得内侧板式橡胶支座较外侧支座更容易发生滑移,外侧桥墩受力明显较内侧桥墩复杂;碰撞作用降低了支座的抗滑能力,使得主梁端部位移和墩底内力都有所增大;支座的抗滑能力随着摩阻系数的增大而显著提高,摩阻系数和碰撞作用对桥墩扭矩的影响都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0.
我国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空尺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利用效益最大化,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关键议题。论文选取影响水资源"农转非"的9个因素,采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岭回归法测度各因素作用程度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发展是主要推动因素,综合作用达0.53;随时间推移,各因素的作用差异较大。2空间尺度上,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正向作用是0.32和0.21;极度缺水区,产业结构变化、生态环境改善、节灌率和人均水资源量的正向作用明显;中度缺水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系数是0.56;轻度缺水区,城镇化发展和有效灌溉率的影响程度为0.33和0.30;GDP是丰沛区的关键促进因素。3从时空尺度看,水资源利用比较收益是主要约束因素。4各因素在不同时点、不同区域的作用方向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