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杨瑞珍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12(3):125-127,143
本区人口,土地和环境的矛盾尤为尖锐,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今后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外,还必须从内涵和外延上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区“低荒”资源数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73.
探讨了乡村绿色住区污水就地处置技术的可行性,结合西北黄土高原乡村绿色住区示范区建设,设计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乡村聚居区污水就地处置回用的工艺型式。  相似文献   
174.
阐述了森林保持水土的条件 ,即良好的林分结构、必要的面积比例和一定的林龄 ,揭示了成林过程中水土保持功能的动态变化 ,为研究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5.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于降水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娜  王宝荣  安韶山  焦峰  黄倩 《环境科学》2020,41(9):4284-4293
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参与者,对降水变化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是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半干旱生态系统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研究降水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在黄土高原进行了为期2 a的原位模拟降雨变化实验,设置了5种降水梯度,即减少自然降雨的80%和40%、自然降雨和增加自然降雨的40%和80%(编号为D80、 D40、 NP、 I40和I80).结果表明:①减雨或增雨80%处理中C/N较低,而增雨40%(I40)时最大, 0~20 cm土层的均值为10.76; MBC/MBN在减雨80%(D80)和增雨80%(I80)处理中随土层变化显著,D80时最大值为14.15.②黄土高原天然草地土壤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主要的优势菌纲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α-变形杆菌纲(α-Proteobacteria)和热微菌纲(Thermomicrobia).③RDA分析显示,在降水处理条件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电导率、pH值的变化是影响该研究区土壤细菌分布的主要因素.总之,干旱或极端降水对黄土高原区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及丰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6.
黄土塬——千沟万壑之中的平坦之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钊 《地球环境学报》2020,11(1):119-124
黄土塬是过去260万年由西北风携带的沙尘在古盆地或古湖盆上堆积而成的平坦土地,而现今新华字典对"塬"字的解译是有误的,需要更正。整个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塬的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10%左右,根据其面积大小和破碎程度,可分为大塬、台塬、墚塬和残塬四种不同类型。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最为宝贵的宜耕、宜农、宜居的土地资源,有比墚峁区更为优越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沟道侵蚀剧烈导致塬面破碎化和分解问题。以董志塬为例,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过去1300多年间,董志塬被蚕食面积达90多万亩,年平均蚕食约690亩;洛川老县城也因沟道溯源侵蚀而在1768年搬迁到现今的位置。建国以来,国内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为黄土塬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努力。当前,甘肃庆阳的"固沟保塬"工作已走在黄土高原前列,并出台了《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规划》。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高度重视"固沟保塬"工作,已在董志塬、洛川塬潜心开展研究,旨在为黄土塬的保护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7.
1901—2014年黄土高原区域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环境与经济影响重大,研究其在小地理尺度上的时空变化趋势对该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CRU 1901—2014年逐月气候数据集,利用Delta空间降尺度方法对该数据集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降尺度处理并评价,最后采用距平、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方法分析该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使用Delta法将分辨率为0.5°×0.5°的月降水量和月均温数据降尺度到分辨率为1 km×1 km的网格上是可行的,其中线性插值法最适合该区降尺度过程。2)1901—2014年该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均温以0.1 ℃/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与气候平均值相比,20世纪60年代为相对湿冷期,80年代以后为相对干暖期;年降水量在该区西部地区(面积占3.05%)以0.24 mm/10 a~3.52 mm/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年均温在西部以外地区(面积占91.30%)以0.02 ℃/10 a~0.17 ℃/10 a的速率由西南向东北显著上升。3)1981—2010年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面积占92.02%)相比气候平均值变干变暖,西部以外地区(面积占7.98%)变湿变暖;年降水量只在民和及其以南极少数地区(面积占0.05%)以17.25 mm/10 a~27.93 mm/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年均温在西部以外地区(面积占87.61%)以0.23 ℃/10 a~0.71 ℃/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在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策略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8.
黄土高原关键带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关键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区域。关键带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关键带的关键要素,同时又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因子。为揭示黄土高原关键带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特征,采用网格(50m×50m)布点,雨季结束后采集0~500cm深度土壤样品,结合室内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小流域中73个样点0~500cm的土壤含水量分布范围介于1%~23%之间,降水对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补充明显;土壤水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不同方向上的水分控制过程有所不同,是对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地形要素、土壤质地等多因素综合响应的结果。充分理解关键带土壤水分空间的分异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有助于该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植被建造与布局,也有助于对该区土壤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9.
陈四喜 《灾害学》1999,14(1):52-53
1997年11月20日,陕西延川县永平镇发生崩塌灾害,崩体仅4200m3,但损失惨重.本文在简述灾情的基础上,分析了灾害的成因,并就黄土高原区减轻滑坡、崩塌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0.
王春阳  周建斌  王祥  夏志敏 《环境科学》2011,32(4):1139-1145
以黄土高原区刺槐、小叶杨、沙棘、沙柳、苜蓿和长芒草等6种植物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利用2种浸提剂(水和0.01 mol·L-1CaCl2)浸提了不同大小(2 mm粉碎样和1 cm长)植物凋落物,测定了其中可溶性有机碳(SOC)的含量,并利用室内培养试验(25℃)评价了可溶性有机碳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4.21~76.25 g·kg-1之间,占其全碳的比例在0.99%~19.84%之间.平均来看,乔木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含量及其占全碳的比例大于灌木,而灌木又高于草本.经过7 d的培养,不同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的生物降解率在34.7%~75.1%之间,平均56.3%,不同种类凋落物的生物降解率相比为乔木>灌木>草本.紫外及荧光光谱法测定法表明,培养结束后SOC溶液中结构较为复杂的可溶性有机物的比例呈显著上升,这与其中易降解组分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