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安全科学   32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969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15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21.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的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前120分钟为快反应,氨氮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氨氮释放量;(2)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总氮、总磷呈现较好的相关性,与有机质、样品氧化物组成、颗粒组成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弱;(3)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可转化态氮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非可转化态氮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样品中氨氮的释放量主要受其可转化态氮含量控制。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区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2.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库区湿地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温地具有截留污染、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维持丹江口库区温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中线调水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结合丹江口库区湿地相关的研究资料,概括出库区内三种主要的湿地类型,根据生境状况重点阐述了库区消涨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并分析了库区湿地的重要生态功能。在总结了丹江口库区湿地保护现状的同时分析了库区温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和研究对策,以期从生态学的角度服务于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及中线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923.
普定冲头峰丛洼地泥沙沉积速率的~(137)Cs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侵蚀速率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137Cs断代法测定了贵州普定县马官镇冲头峰丛洼地的沉积速率,据此推算了冲头小流域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侵蚀速率。采用137Cs分布深度判别法和质量平衡理论模型两种方法计算了洼地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求得冲头洼地平均土壤沉积速率分别为6.39 t/a和9.53 t/a,取后者代表洼地的平均沉积速率,不计引水带入水库的泥沙和落水洞带出的泥沙,据此推断1963年以来的平均产沙模数为20.27t/km2.a,与当地径流场的实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24.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社会生态化。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内容和对策。  相似文献   
925.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对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回水区表层沉积物、消落带土壤不同形态P进行了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样品理化性质如有机质、主要氧化物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含量在483.4~848.4 mg/kg之间,平均为569.0 mg/kg,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相比,大宁河回水区表层沉积物TP含量处于中下游水平,而消落带土壤中总磷含量在488.9~1 487.7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813.3 mg/kg,远远高于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显示了人类活动对消落带土壤P含量的影响.各种形态P在河流沉积物与岸边消落带土壤中分布特点不同: ① 河流沉积物中IP/TP(平均值55.7%)略高于消落带土壤(平均值49.4%);② 河流沉积物中IP以Ca-P为主(平均比例为83.5%), Fe/Al-P占IP比例仅为15%;消落带土壤Ca-P占IP平均比例为73.9%, 而Fe/Al-P占IP比例上升至22%;③ 河流沉积物中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为261.8 mg/kg,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9%,而消落带土壤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为405.7 mg/kg,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达到54%.消落带土壤中活性磷组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成为水体的二次污染源,因此消落带土壤P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26.
董军  赵勇胜  洪梅  朱治国 《环境科学》2009,30(9):2615-2618
通过砂柱模拟实验研究含水层沉积物的pH缓冲能力及其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结果表明,pH缓冲容量的本底值为324.93.pH-1mmol/kg,其中阳离子交换缓冲容量、碳酸钙缓冲容量、硅酸盐缓冲容量和次级缓冲容量的本底值分别为41.77.pH-1、86.53.pH-1、47.33.pH-1和149.31.pH-1mmol/kg.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MGZ/SRZ)、铁还原带(IRZ)、硝酸盐还原带(NRZ)和氧还原带(ORZ)中总的pH缓冲容量相对于本底值依次分别增加了12.4%、10.8%、19.8%和11.1%;各氧化还原带沉积物中的交换性阳离子(CEC)和交换性盐基离子(BEC)均小于本底值的11.59.pH-1和8.52.pH-1mmol/kg,各氧化还原带沉积物的盐基饱和度先升高后降低,都高于本底值的63.47%.因此,含水层沉积物有较强的pH缓冲能力.对垃圾渗滤液污染含水层不同氧化还原带沉积物pH缓冲能力的研究可为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7.
津巴布韦铁矿层分布普遍,是组成太古界津巴布韦克拉通绿岩带地层常见岩性单元,其岩石特征类似于"硫化物相"含铁建造层,实际上是一种伴有硅化和硫化物矿化的剪切带.过去这种构造成因的铁矿层被认为是一种原始沉积岩层,但从野外露头上可明显辨别出呈交织状分布的片理化带、褶皱变形带、石香肠构造和糜棱岩带;区域上铁矿层与层理或片理相交切,岩层呈交织状分布,同一岩层单元会重复出现.在花岗岩底辟上升作用导致岩石发生变形之前,一系列逆推断层使得原始火山沉积岩单元层产生水平伸展、叠瓦状构造推覆以及岩层重复出现.因此绿岩带地层中这种包含有构造型铁矿层的"馅饼状"岩层模式,愈来愈成为地质工作者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928.
通过精冲模关键零件的加工、热处理、磨削、电加工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模具加工过程的控制方法及技术要求,改善了制造效果,且着重介绍了精冲模具的制造要求及简化模具加工工艺,降低成本,缩短制模周期等措施。  相似文献   
929.
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  刘丛强  王仕禄  吕迎春 《环境科学》2009,30(11):3136-3141
2006~2007年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剖面中CO2、N2O和CH4的浓度分布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CO2、N2O和CH4浓度分别介于530.2~31512.6、0.27~0.67和0.1~3.5μL.L-1.总体上,自地表向下,CO2和N2O浓度逐渐增大,CH4浓度则为逐渐减小,但在阴冷潮湿的10、11月和1月,15cm以下土层中CO2和N2O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CH4浓度则明显增加.土壤温度、水分同时影响剖面中CO2、N2O和CH4的时空分布,但影响效应以及作用的土层深度有所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CO2和N2O浓度的时空分布显著正相关(r为0.780~0.894,p0.05~0.01),相关关系受环境因子的影响;CO2和CH4的时空分布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330,p0.01);N2O和CH4的空间分布为互逆关系,但只在土壤水分较大月份达到显著水平(r为-0.829~-0.956,p0.05~0.01).  相似文献   
930.
黔桂喀斯特区域河流水体离子对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建立喀斯特地区河流底栖硅藻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模型,定量研究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黔桂珠江水系典型岩溶水体中的离子、电导率与底栖硅藻群落分布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导率的范围为20-2070 μS·cm-1,并且ca2+与(HCO-3+CO2-/3)是岩溶水体的主要优势离子.对离子、电导率与硅藻群落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对应分析(CA)、加权平均分析(WA)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离子(HCO-3+CO2-/3、SO2-/4、NO3-、Cl-、Ca2+、Na+、Mg2+、K+)与电导率环境变量都能用于解释底栖硅藻的群落分布特征;而ca2+、(HCO3-+CO2-/3)和Na+浓度是影响物种组成的显著因素.通过研究确定了以上8种水体离子和电导率的相应指示种值(最适值Optima),以及这些离子环境下的硅藻分布特征.该结果为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硅藻种群生态学、个体生态学以及水质评价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