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3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725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00篇
综合类   2382篇
基础理论   399篇
污染及防治   340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74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湿地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重要资源之一,与森林、海洋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地球之肾”。湿地,狭义的理解就是指潮湿的土地,是指濒临江河湖海,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4个月以上)的水面和过湿的土地,以及与依赖它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曾几何时,当人们还对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时,在人们的眼里,湿地似…  相似文献   
22.
针对当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冬季处理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在处理系统中构建天然蛭石缓冲单元及其吸附饱和后进行生物再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4 m3·m-2·d-1(COD:150~350mg·L-1、NH 4-N:10~30 mg·L-1、TP:1.0~4.5 mg·L-1)和蛭石层填充高度≥60cm的条件下,无植物天然蛭石缓冲单元可至少在45d内保持出水各项水质指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从而可基本满足人工湿地在植物换季时期的处理需要,而且,增加系统含氧量和蛭石用量可提高体系缓冲性能.在夏秋季温度较高的条件下(25~30℃),利用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和植物根系的吸收与复氧功能,可有效提高蛭石再吸附的能力,其中有植物的湿地单元90d后蛭石吸附容量的再生率可达88.2%~91.3%,生物再生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符合指数关系,植物种类、干湿交替时间和碳源对蛭石生物再生过程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文章依据河谷洪泛湿地自然属性和城市景观生态学原理,论述了哈尔滨松花江北岸洪泛湿地的城市景观生态价值和环境功能,提出了哈尔滨松花江北岸洪泛湿地及自然景观资源今后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25.
湿地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湿地多方面重要价值的详尽介绍,揭示了国内外一些湿地生态恶化状况及其原因。文章具体提出了我国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些见解,如,提高对湿地保护的认识,提出积极合理的湿地保护目标;确立科学的湿地保护原则,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26.
潜流式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舍碳有机污染物。但一般对舍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弱。针对这一问题,在参考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提高污水中氮去除率的方法。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基质来构造湿地系统.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和改变一些管理手段如间歇运作及其他方法可增加湿地系统内部的溶解氧量来创造去除氮所需环境.还可通过对湿地系统进行工艺优化设计等措施来提高潜流式人工湿地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27.
洪泽湖湿地植被群丛多样,鸟类丰富,需重点保护的鸟类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在分析洪泽湖湿地遭破坏的原因后,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可持续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8.
《环境保护科学》2006,32(1):F0002-F0002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废水处理。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开发了适合北方特点的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和流域河道的水质净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盐城沿海湿地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不仅是潮间带脆弱光滩环境促淤、护岸等方面的先锋植物,而且也是该区水环境挥发酚类等有机污染物净化的先锋植物。实验结果显示大米草叶面对水中的有机酚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静水、避光(夜晚)条件下,大米草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规律:q=1.3×10-8C0.08314;同时,大米草种群密度、淹水深度、水流紊动与苯酚的浓度等也影响其对苯酚吸附净化。在光照(白天)条件下。大米草对苯酚又具有光催化降解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与夜晚相比,阴天、晴天光辐射2h后大米草对苯酚的去除率分别可提高9.3和12.8倍。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挠力河流域面积为241.67×104hm2。其自然条件决定了该流域具有极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从1980年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流域湿地景观和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然湿地资源从1982年的53.32×104hm2变成2000年的17.17×104hm2,减少了67.8%;而水田面积却增加了38.5倍,同时,旱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该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近20年来该流域湿地景观变化过程进行时空定量分析;并结合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的动态变化,探讨流域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土地利用与湿地之间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湿地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