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不同粒径地表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街尘及其径流冲刷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日显突出.通过对北京市城乡道路街尘及其人工降雨模拟径流冲刷过程中不同粒径街尘中重金属的分析,探讨街尘与径流冲刷过程中的粒径效应及不同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粒径颗粒物从"静态"街尘到"动态"径流中的颗粒物,重金属浓度呈下降趋势.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存在溶解与解析现象,颗粒物粒径越小,减少比率越大,5种重金属(Cr、Cu、Ni、Pb、Zn)的减少比率分别为24.3%、56.8%、34.3%、22.8%、27.3%.街尘中的弱酸可提取态比例要略大于径流颗粒物中弱酸可提取态比例,部分以水溶态进入水体中.在径流冲刷过程中,水相溶解态重金属变化不大,水相颗粒态重金属含量随降雨时间径流过程迅速降低.固相颗粒物的重金属浓度随降雨时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粒径越小,冲刷率越大,最大为62.1%,最小为4.6%.地表街尘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小粒径颗粒物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较容易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32.
以北京部分城市道路扬尘为对象,研究了新型环保道路抑尘剂喷洒前后道路扬尘中PM10和PM2.5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喷洒新型环保道路抑尘剂能够有效降低扬尘中PM10的浓度,对PM10的降尘效果为25%,对PM2.5也有一定的降尘效果,同时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说明该新型环保道路抑尘剂可有效抑尘,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33.
铀尾矿库尾矿砂大气污染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彭小勇  黄帅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878-2884
铀尾矿库运行期间,裸露的尾矿以扬尘形式对周边地区造成环境污染和辐射危害.因此,本文以平地型铀尾矿库为对象,应用CFD技术,探讨滩面形状(弧形、棱形和锥形)对减轻或控制运行期间尾矿库滩面颗粒物的大气迁移和环境污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常年主导风速V=1.0m·s-1条件下,以1 mg·m-3的浓度为抑尘标准时弧形滩面抑尘效果最为明显,棱形滩面和锥形滩面抑尘效果较差.通过对不同风速下几种滩面形状防护效果的分析对比发现,小风速(V=0.5 m·s-1)下3种滩面形式辐射防护均效果良好,但随风速的增大效果逐渐减弱;弧形滩面条件下综合防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碳黑尘、染料尘在厂界外浓度最高点的限值为"肉眼不可见",但国内尚未出台统一的监测方法,因此各部门只能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监测和分析。由于不同方法的观测条件不同,观测结果容易受到观测方式、光源强度、背景色差、观测员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干扰,数据可比性较差,实际工作中需要依据观测目的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5.
36.
37.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