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Pt/Al2O3—Si纤维催化剂上的低浊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国起  胡克季 《环境化学》1997,16(3):197-203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t负载在Al2O3涂膜强力富硅纤维载体的催化剂,研究低温下催化剂易挥发有机化合的的行为,用四种有机化合物检验实验参数对催化剂分解有机化合物分解率的影响。讨论了流速、浓度、有机物的本性、预热温度、反应热等参数的影响,并给出了催化剂对苯、甲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的活化能、反应级数和指前因子的数值。  相似文献   
42.
本文推荐AOX(可吸收有机卤素)的常规分析用于硫酸盐法纸浆厂废水的法规监测和工艺控制监测,由于漂白废水中可能有数百种不同的氯代化合物,所以,像AOX这种单一参数的监测比广泛的有机物监测更有效。如果AOX浓度低,则氯代二噁英和呋喃等的浓度也可望较低。 描述了AOX方法中涉及相对高样品用量和低费用的步骤。在几个国家中进行了这种方法的跨实验室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2,4-二氯苯酚、2,4-二硝基苯酚和苯甲酸三种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中的吸附行为。讨论了DH值、离子强度和二价重金属阳离子对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改性黄土中吸附的影响。提出了可离子化有机化合物在改性黄土中的吸附模型,吸附等温曲线可分解为两条分别代表离子和非离子形态的等温吸附曲线;其吸附行为可用双模式吸附理论来解释。在2,4-二硝基苯酚共存时,苯甲酸在改性黄土中的吸附量减小,证明竞争吸附的存在。  相似文献   
44.
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生物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出现是当今世界的重大挑战之一,80年代以来,对于有机化合物在生化处理系统中的归宿和对生物的影响已引起普遍的关注。迄今为止,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和资料仍然很少。文章对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生物毒性作一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5.
化学修饰电极在环境微量及痕量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验研究及国内外文献,从伏安及电位溶出分析,流动注射/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化学修饰电极生物传感器及化学修饰电极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联用等方面,重点综述了化学修饰电极在环境微量及痕量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6.
生物焦炭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的中试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乙烯废气既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又属于我国恶臭气体控制的范围之内。其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焦炭填料滴滤塔对苯乙烯废气的处理进行了中试启动研究。启动过程中,进气浓度范围是50—114mg/m^3,去除率为30%~45%左右,最高可达90%左右。所采用的焦炭填料可以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填料,废弃后可作为燃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7.
废气治理的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净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协同净化技术具有能耗低、投资少、处理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转化、氮氧化合物的脱除、汽车尾气净化等不同废气治理的角度 ,概括了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提出了该项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辆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车辆内部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研究,共定性检出了48种有机物,其中C6~C9之间的组分较多;并对VOCs的总浓度进行了定量,1#~4#车分别为1846、2289、1104和3146 μg/m^3;其中BTEX占VOCs总量的20%~30%;车内VOCs浓度与温度及车辆使用年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multilayered barriers regarding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an analytical method. The bottom boundary of the liner system is defined by assuming concentration continuous and flux continuous conditions of the contaminant between the bottom liner layer and the underlying soil. Five different liner system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solute breakthrough time.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how that breakthrough time of the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for a 2-meter-thick compacted clay liner (CCL) can be 3-4 order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e breakthrough time for a geosynthetic clay liner (GCL) composite liner. The GM/GCL and GM/CCL composite liner systems provide a better diffusion barrier for the hydrophilic organic compounds than that for the hydrophobic compound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Henry's coefficient. The calculated breakthrough times of the organic contaminants for the Chinese standard liner systems were found to b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ose for the GCL alternatives, for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examined. If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to 2.8 for the hydrophobic compounds or 1.0 for the hydrophilic compounds, the thickness of the attenuation layer needed to achieve the same breakthrough time as the standard liner systems can be reduced by a factor of about 1.9-2.4. As far as diffusive and adsorption contaminant transport are concerned, GM or GCL is less effective than CCL.  相似文献   
50.
新生产空调客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水平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某厂家新生产的、下线时间不超过28d的53座新空调客车,在车辆处于静止状态下采用二次热解析-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量新空调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和浓度水平.根据NIST02标准谱图进行匹配检索,结合色谱保留时间定性,共定性检出33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烷烃(15种、45.4%)、芳香类化合物(9种、27.3%)、醇(4种、12.1%),酮(3种、9.1%)、酯(2种、6.1%),且大多集中在C6~C10的范围内.新车内浓度最高的前5种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癸烷(8.01 mg/m3)、3-甲基己烷(7.10mg/m3)、庚烷(5.10mg/m3)、异庚烷(4.20 ms/m3)和1-甲基,3-乙基苯(3,56 mg/3),总挥发性有机物TV012,52.5mR/m3.烷烃主要来源于空调车内部保温材料如聚氨酯(PU)发泡海绵或者聚乙烯(PE)发泡材料的释放,而车内检出的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来自汽车内饰用胶粘剂、密封胶等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