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5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2010篇
安全科学   298篇
废物处理   260篇
环保管理   489篇
综合类   5183篇
基础理论   959篇
污染及防治   799篇
评价与监测   286篇
社会与环境   22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目前在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方面的方法较多,并且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作为当今一种在地学统计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地学及相关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首次尝试了利用该技术估算柴达木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该方法与其它计算方法相比,有简单、易操作、可视性好等优点。经计算,柴达木盆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62754.442 t,土壤平均碳面密度为6.105 kgm-2。  相似文献   
892.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强  梁冰  刘晓丽 《生态环境》2002,11(1):90-93
从机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处理耦合数学模型的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土壤污染发展的特点,对今后有机污染的研究方向作了一般性探讨,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93.
荔枝花雄蕊和雌蕊发育过程中碳氮化合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分析了荔枝花性决定中碳氮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C/N较大有利于雄蕊分化,反之则有利于雌蕊分化;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雌蕊分化,雄蕊的氨基酸含量仅为雌蕊的一半。脯氨酸与花粉育性存在着密切相关关系。另外,探讨了雌蕊或雄蕊败育的生理意义,在长期的进化中,败育的雌蕊或雄蕊“废物”重新被利用,为同一花中迅速发育的雌蕊或雄蕊提供能量和物质的需求,表5参13。  相似文献   
894.
有机膦萃取分离制革污泥淋滤液中Cr和F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D2EHPA)和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萃取分离制革污泥淋滤液中的Cr3 与Fe3 .结果表明,在pH 2.2时,采用5?EHPA-正己烷萃取体系,Fe3 的萃取率达到99%,有效地分离了制革污泥淋滤液中的Fe3 和Cr3 .以5 mol·l-1的盐酸作为反萃剂反萃负载有机相,20min时的反萃率可以达到90%左右.以TBP和 D2EHPA为萃取剂萃取分离Cr3 与Fe3 时,降低了污泥淋滤液中Fe3 的萃取率,这是由于TBP的加入降低了D2EHPA的有效浓度.同时TBP的加入阻碍了萃取物分子和反萃剂的接触,降低了Fe3 的反萃率.  相似文献   
895.
复合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由不同植物配置(驯化和未驯化)的两组下行和上行植物床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67.3%,68.1%,总氮(TN)的去除率为26.9%,总磷(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行床,去除率为81.6%。环芳烃(PAHs)中苊(Ace)、荧蒽(Flu)、芘(Py)、苯并[a]蒽(BaA)、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和苯并[g,h,i](BPR)经下行床后,去除率超过80%,上行床去除较少。驯化床和未驯化床对PAHs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经驯化床后,质量浓度显著升高,经未驯化床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显著降低。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表明,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核率影响差异并不显著,毒害物质经下行床后大部分被去除。  相似文献   
896.
GC及GC/MS分析大气中气相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及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低温吸附、冷凝浓缩等技术测定了大气中气相有机污染物。本法以液氮为致冷剂,高分子微球GDX-102为吸附剂,铜毛细管为浓缩管,可测定大气中ppb级的气相有机物,准确发能满足环境样品的分析要求。讨论了大气气相有机物的浓缩条件以及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此法测定了长春市某交通要道的大气气相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897.
戴安 《环境化学》2007,26(2):271-273
本文介绍了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结合积分脉冲安培检测器(IPAD)金电极检测分析氨基酸的原理和应用,该方法可以检测所有携带伯胺、仲胺和羟基的有机阴离子,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衍生.检测限与氨基酸衍生荧光检测技术相当.这个方法对于监测细胞培养液中营养成分的含量非常有效,也可用于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和肽水解产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898.
Use of Biotic Community Structure as a Measure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of two lotic aquatic habitats,namely,the Churni River(C-R)and the Jalangi River(J-R)were compared in this study.One lotic aquatic system(C-R)was polluted by organic pollutants due to discharge of unprocessed sewage water,while the other(J-R)was not affected by such pollution.Evaluations of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water,sediment and different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of the two tropical lotic systems were done in a period from January,2002 to December,2003.A long term temporal change in the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was recorded due to increase in sediment rH value.Sediment redox potential affected by th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a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lteration of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in these aquatic ecosystems.A positive correl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rH and Margalef index in this study.Potassium and the total count of coliform bacteria in water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s for the polluted Churni River than those for the Jalangi River.Fig 3,Tab 4,Ref 34  相似文献   
899.
于建光  李辉信  胡锋  沈英 《生态环境》2006,15(3):606-610
在连续四年稻麦轮作的小区试验中,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表层土壤(0~5cm、5~10cm、10~20cm)中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含量的变化,研究施用秸秆(表施或混施)和接种蚯蚓(Metaphireguillelmi)对SOC、POC及MOC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蚯蚓,经连续四年施用秸秆后,土壤0~5cm、5~10cm、10~20cm及0~20cm各土层的SOC和POC含量、0~5cm土层中MOC含量、10~20cm土层w(POC)/w(MOC)值均显著增加;混施秸秆相比表施秸秆更有利于各土层SOC与5~10cm土层POC含量提高。在施用秸秆条件下,接种蚯蚓使0~20cm耕作层土壤中POC和MOC含量有增加趋势;在秸秆施用且接种蚯蚓时,0~20cm耕作层的w(POC)/w(MOC)值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表明秸秆施用且接种蚯蚓有助于土壤有机碳活性的提高。田间施用秸秆及接种蚯蚓对于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增加及加快土壤有机碳循环与转化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0.
岩溶地区土壤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土壤溶解有机碳(DOC)进行了逐月的观测,结果显示DOC是岩溶生态系统中活跃的有机碳组分,在岩溶地区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年中土壤DOC的变化特征表现为3个阶段:(1)3-7月,随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和新陈代谢能力极大提高,土壤溶解有机碳呈升高趋势;(2)8-11月,气温保持较高的水平,但降雨量偏低,土壤干燥,土壤微生物活性极大地减弱,土壤DOC质量分数全年最低;(3)12月至次年2月,随温度的降低,土壤生物活性逐渐降低,土壤DOC呈缓慢升高趋势,且与土壤微生物量碳之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土壤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DOC之间存在负相关。文章还提出了岩溶地区土壤碳循环模式及DOC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