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1274篇
基础理论   412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硝基多环芳烃是一类重要的具有直接致突变性的环境污染物。本文就硝基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结构与致突变活性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92.
缺乏成熟、成本低廉的废水治理技术,废水组成的基础性数据和某些指标的标准测定方法不足,科研体制上存在的脱节及环保管理上的不平等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硝基芳烃生产废水治理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多环芳烃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有害污染物,了解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风险水平对饮用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及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法对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满洲里和新右旗饮用水源33个(包含22个地下水和11个地表水)采样点中多环芳烃的残留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并进行了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饮用水源水体33个采样点均有PAHs检出,除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这3种单体检出率范围为36.36%~95.45%外,其余13种PAHs单体检出率均为100%.■检出范围为42.76~164.50 ng·L-1,平均值为90.82 ng·L-1,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检出范围分别为66.39~164.50 ng·L-1和42.76~147.70 ng·L-1.检出的PAHs单体ρ(萘)最大,平均值达36.91 ng·L-1,ρ(蒽)最小,仅为0.81 ng·L-1,其中地下水与地表...  相似文献   
994.
淮北孙疃矿区是华北两淮地区典型的煤炭资源开采基地.以往涉及煤矿区地表尘的环境研究多集中在重金属和水溶性离子等,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Cs)研究较少.利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GC-MS/MS)检测了孙疃矿区及周边环境地表尘中16种母体多环芳烃(16PAHs)、烷基多环芳烃(aPAHs)及部分含氧多环芳烃(O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孙疃矿区地表尘中ΣPACs含量范围为283.8~36852.5 μg ·kg-1(均值为4114.2 μg ·kg-1).其中,ΣaPAHs(均值2593.8 μg ·kg-1)约为Σ16PAHs(均值1074.9 μg ·kg-1)的2.4倍,是PACs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地表尘中16PAHs和aPAHs在组成上均以相对分子质量低的PACs为主.OPAHs含量较低,均值为445.6 μg ·kg-1.同时,PACs污染主要集中在矿区周边及煤矸石填埋道路附近.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推测研究区主要受成岩源影响,其次是煤和生物质燃烧,交通源及石油产品泄漏的占比较小.特征比值结果显示,当Σ16PAHs/ΣPACs<0.25时主要受煤矿区污染.PMF结合终生致癌风险(ILCR)结果显示,研究区对儿童存在潜在致癌风险,风险主要来自煤和生物质燃烧及煤炭开采.我国淮河流域煤矿区众多,研究结果可为煤炭开采区PACs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环境中多环芳烃衍生物(SPAHs)来源广泛,具有“三致”效应,毒性与PAHs母体相当甚至高于母体,是一类具有较高风险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大气和表层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光化学降解是其重要的消减方式.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发现SPAHs在来源、分布、行为和风险研究方面与传统污染物PAHs相比有了新的突破.通过总结新污染物SPAHs的环境分布特征与光化学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3类SPAHs的来源和形成机制,重点评述了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状况与分布特征,讨论了水、冰等介质中SPAHs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反应路径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对SPAHs的环境行为和风险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萘是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成分,在经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时能被部分降解,但在脱硝烟气组分影响下难以彻底降解为COx.不仅如此,部分萘会聚合生成高毒性PAHs.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脱硝烟气组分对V2O5-WO3/TiO2催化萘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烟气组分时,萘经过1,4-萘醌、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等中间产物降解为COx,其中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是COx生成的重要中间体.除此之外,酸酐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生成乙炔基,该物质与萘结合生成更高分子量的菲和蒽,导致PAHs总选择性较高(0.24%).而在烟气(NO+NH3)条件下,NH3会与萘作用生成含N副产物,极大抑制酸酐生成,使COx选择性从38.9%下降至22.5%.同时,伴随酸酐生成的乙炔基大幅降低,使PAHs总选择性从0.24%下降至0.03%.因此同步实现酸酐和乙炔基的彻底降解是萘高效去除的...  相似文献   
997.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为被动大气采样吸附剂,建立了搅拌棒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SBSE-TD-GCMS)分析环境空气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结果表明,16种PAHs的检出限(LOD)范围为0.06~3.00 pg,回收率为75%~136%,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日内重复性和日间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1%和<17%.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的脱附残留为21%~24%,其余13种PAHs脱附残留<13%.用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室外空气样品和从汽车上采集的空气样品中的PAHs.结果发现,室外空气样品中全部检出PAHs,采样时间为4 d的样品中16种PAHs含量为0.058~52.3 ng.11种PAHs的吸附量与采样时间线性相关.对于行驶的汽车中的样品,车窗外和排气管处的Σ16PAHs(16种PAHs的和)含量分别为车内的2.5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998.
黏性土壤具有颗粒细小和通透性弱等特点,会影响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黏性土壤的热脱附效率,因此本研究选择6种调理剂(CaO、MgO、Al2O3、Fe2O3、K2CO3和沸石)来改良黏性土壤,考察调理剂对PAHs污染黏性土壤热脱附的影响,分析了调理剂对黏性土壤塑性指数、pH、阳离子交换量、粒径的影响,探讨了调理剂对PAHs污染黏性土壤热脱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添加6种调理剂均提高了PAHs污染黏性土壤的热脱附效率,可有效去除总PAHs,并显著降低超标物质苯并[a]蒽(Baa)和苯并[a]芘(Bap)的残留浓度,其中在添加10%CaO条件下,总PAHs去除率最高,达97.48%.(2)分别添加6%的CaO、MgO、K2CO3调理剂后,黏性土壤塑性指数由18.55%分别降至14.38%、13.58%和15.25%,但添加Al2O3、Fe2O<...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以某典型焦化厂建构筑物及生产设施为对象,从不同功能区、不同材质等角度分析建构筑物及生产设施表面多环芳烃(PAHs)的赋存特征,并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焦化厂建构筑物及生产设施表面的PAHs含量范围为8. 00×10~(-2)~1. 98×102μg·dm~(-2).其中,22. 0%的擦拭样品PAHs含量超出了世界贸易中心工作组(WTCTG)的规定限值(1. 45μg·dm~(-2)),PAHs最大超标可达135倍.PAHs含量高值主要分布在炼焦区和精制区,其中,炼焦区样品PAHs含量均值最高,达12. 1μg·dm~(-2).研究区中防锈漆材质表面PAHs含量均值和超标率最高,砖和水泥次之,玻璃对PAHs的吸附和富集能力最小.采用美国超级基金方法对各功能区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其中,炼焦区及精制区内PAHs存在致癌风险,其致癌单体对暴露人群的总致癌风险值可达3. 78×10~(-6)~1. 32×10~(-5),均高于US EPA标准下限10~(-6).场地建构筑物及生产设施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结果可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和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山西是我国道地药材连翘的主产地之一,为探明连翘生长区土壤的安全性,在连翘成熟期从山西东南部野生连翘生长区采集了70个表层(0~25 cm)土壤样品,采用化学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方法,探讨了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与组成特征;利用比值法确定了PAHs的来源,并通过计算污染土壤PAHs的苯并[a]芘(Ba P)等效毒性当量评估了其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样点土壤PAHs总量(Σ16PAHs)的平均值为1.85μg·g-1,3环PAHs的占比最高(平均值为76.7%),其中,3环的菲(Phe)和蒽(Ant)的样点检出率为100%;该生长区PAHs主要来源于空气传输与沉降的煤、生物质燃烧和车辆排放的污染物;所有样点土壤Σ16PAHs均达到了Maliszewska-Kordybach提出的农用土壤污染水平(Σ16PAHs含量>0.2μg·g-1),41.4%的样点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Σ16PAHs含量>1.0μg·g-1),其中,10.0%的样点土壤Ba P的含量大于我国农用土壤筛选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