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北京市村镇地区污水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郊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随着污水治理工作的逐步深入,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在规划、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开始影响污水治理的整体效果。本文在分析北京市村镇污水治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村镇地区污水集约化治理的思路和原则,从治理规划、建设方案和建后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
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日显突出,中小城镇污水厂污泥未经有效处理在郊外随意丢弃,养殖厂粪便与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农村垃圾未建立完善的收集处理机制共同造成了农村环境脏、乱、差。厌氧发酵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借兼性菌和厌氧菌降解反应器内的有机物,并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可将能源、  相似文献   
93.
为解决村镇应急避难场所面临暴雨灾害时的风险问题,基于故障树和置信规则库推理方法,提出暴雨灾害链和村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破坏链相结合的场所避难功能失效风险诊断模型。根据事故致因理论推理灾害节点变量,通过故障树描述灾害链,运用关联规则从历史灾害数据中挖掘规则,建立置信规则库系统,构建村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失效风险诊断模型,并以四川省某寄宿制学校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实现不同证据组合下村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失效风险的诊断推理;实例的模型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证实该模型能够科学地诊断村镇应急避难场所面临暴雨等恶劣自然条件时存在的风险,可为村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和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4.
村镇生态化治理的问题、经验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现代化,中国绿色化的关键是村镇绿色化。本文在广泛调研并汲取他山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村镇生态化治理的八大理念:坚持村镇规划的分区化,以功能分区原则引领村镇生态化建设;坚持村镇环境的宜居化,以人地和谐原则引领村镇生态化建设;坚持村镇道路的差异化,以融通古今原则引领村镇道路的分类建设;坚持村镇民居的特色化,以产品差别原则构筑村镇建筑的个性化特征;坚持村镇水系的生态化,以水体灵动原则引领村镇生态化建设;坚持村镇资源的循环化,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坚持村镇景观的园艺化,以美丽乡村目标引领村镇美丽家园建设;坚持村镇治理的科学化,以各司其职理念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5.
采用污水厂污泥制陶粒的烧结工艺及配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污水厂污泥“干化-烧结”制陶粒的烧结工艺和物料配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烧结工艺条件对陶粒产品强度、吸水率和密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陶粒性能影响最大,而由于污泥本身熔点低,具有助熔作用,适宜的烧结温度与配方中污泥掺加量密切相关.最佳污泥烧制陶粒工艺条件为,污泥最大掺加量80%,350℃预热20min,1060℃烧结15min.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污水处理厂污泥和餐厨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且单独处理存在很多问题,两者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发展前景广阔。从国内外近年的研究出发,从原料性质、控制参数、工艺优化三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当前污泥和餐厨垃圾的混合处理还需更多地借鉴两者单独处理时已优化的控制条件,消化液的处理也需得到关注。此外,针对微生物种群演替、抑制因子、环境影响因子(如光照)、复杂有机物的转化、相关处理工艺设备等的研究与应用也需得到更多的开展。  相似文献   
97.
我国6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选取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6个典型村镇,分析测试了生活垃圾的组分、容重、pH值、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重庆市板桥镇和湖北省麻城市铁门岗乡的生活垃圾主要以灰土为主,分别为49.87%和50.50%;北京市九渡河镇的生活垃圾主要以厨余(36.84%)为主;重庆市板桥镇、麻城市铁门岗乡和北京市九渡河镇生活垃圾的容重分别为210.17,224.77,166.93 kg/m3,含水率分别为44.2%、40.6%和45.9%;生活垃圾样品的pH值在8.11~9.09,整体上呈现弱碱性;电导率变化为714.0~1 375.5μS/cm,平均值为926.7μS/cm;热值变化为2 401~4 556 kJ/kg,平均值为3 606 kJ/kg,且重庆市板桥镇(4 429 kJ/kg)>麻城市铁门岗乡(3 504 kJ/kg)>北京市九渡河镇(2 886 kJ/kg);重庆市板桥镇、麻城市铁门岗乡和北京市九渡河镇生活垃圾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5.13%、21.15%和32.54%;垃圾样品的总磷和总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21%和0.49%。  相似文献   
98.
建立了大体积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Online-SPE-LC-MS)检测污水厂尾水中6种酸性药物的方法。10 mL水样采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经自动进样器直接在线上样,经Atlantis T3柱(100 mm×4.6 mm×3 μm)富集,Atlantis T3柱(100 mm×2.1 mm×2.6 μm)色谱分离,ESI-/ESI+源同步切换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布洛芬、酮洛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苯扎贝特、卡马西平进行同时定量分析。基于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进行分析以消除基质效应。结果显示,6种酸性药物在0.1~200 ng/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较好(r≥0.996 4),检出限(LOD)为0.01~0.16 ng/L,定量限(LOQ)为0.02~0.52 ng/L,加标回收率为94.3%~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9%~10.1%。该法采用10 mL大体积进样,前处理简单、快速且重现性好,可有效实现污水厂尾水中6种酸性药物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
在村镇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植物配置对区域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外来植物容易产生的入侵风险和危害.为掌握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村镇建设中外来植物组成、分布和生态风险,选择某河谷型村镇,在其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布设了49个样点,调查与分析了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地形因素影响,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估了37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结果表明:①该河谷型村镇共发现植物276种,隶属于99科230属.其中,外来植物37种,隶属于18科32属,草本植物种数最多,占外来植物总数的64.9%,外来植物中有22种来源于美洲.②外来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50 m之间.外来植物种数与入侵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海拔、乡土植物种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海拔对外来植物种数影响最大,贡献率为68.7%,入侵强度和乡土植物种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2.4%和9.6%.③37种外来植物中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有13种(占35.1%),包括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L.Cronq.)、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土荆芥(Ysphania ambrosioides L.)等,入侵风险等级为中级和低级的分别为13种和10种.研究显示,该河谷型村镇外来植物分布受海拔和乡土植物影响,低海拔地区外来植物较多;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外来植物有13种,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分布相差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该河谷型小镇对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外来植物进行生态风险防控和乡土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0.
污水厂污泥在亚/超临界丙酮中的液化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直接热化学液化技术,在1000mL的反应釜中,考察了液化温度、污泥/溶剂配比(R1)、催化剂以及溶剂填充率(R2)对污水厂污泥在亚/超临界丙酮中的液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约300℃条件下,污泥液化较为彻底,过低或过高的温度液化效果反而较差.当温度超过340 ℃时,丙酮溶剂参与反应能力增强,促进油产率的增加,至380℃时油产率保持稳定.在其他液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现污泥在R1为10/200、R2为20%、添加5%剂量的NaOH作为催化剂,获得较好的液化效果.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分析表明,生物油的主要成分是含氮杂环、羧酸、酯、酮等化合物,主要的官能团包括胺基、羟基、烷基和羰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