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772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123篇
灾害及防治   45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田红 《灾害学》2003,18(4):51-55
分析了安徽“两山一湖”区域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与洪涝、雨淞、冰雹与大风、雾危害、低温冻害、干旱、雪灾)逐一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两山一湖”区域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62.
编辑同志: “今天这场雾,我的80多只羊走散了”,“我还不是也丢了50多只”。这是笔者在近日到牧区采访时听到的牧民对话。据了解,2002年10月14日的大雾共造成牧区的近千只羊未能按时归家。正在满山遍野找羊的牧工巴音杰格,一边拍着酸困的腿,一边企盼地说:“气象预报要是有雾报,那该多好。”  相似文献   
963.
灌溉降低华北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其缺水率模式。采用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基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代表站点近40a(1961—2000年)冬小麦供需水的有关资料,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干旱年型不同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分析了灌溉可降低的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和底墒水只能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的1/3—2/3。如果没有灌溉,冬小麦全生育期缺水率20%以上出现的概率大都在80%以上,缺水率30%—40%的重早年出现的概率高达30%;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相应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随之降低。如果在缺水的关键期适当补充3次水,总量在2025m^3/hm^2左右,则缺水率≥10%的风险概率可降到10%以下,而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可满足水分的需求;为节约用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除严重干旱年外,大部分地区一般只需灌3次水便可满足冬小麦稳产、高产的水分需求。  相似文献   
964.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各种农业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发生的风沙,春旱,霜冻,冰雹,洪灾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严重困扰着该三角洲绿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探讨灾害的胁迫伤脑筋航其危害程度,分析灾害的成因,发生机理及发展规律,提出了有效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65.
2001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峪 《灾害学》2002,17(3):65-70
2001年,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干旱,台风,暴雨,沙尘暴,高温,冻害,雪灾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干旱尤为严重,各种气象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较大损失,本文就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966.
教宣 《防灾博览》2002,(2):34-34
全球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 因为自然灾害具有相关性和群发性,所以,在发生的空间位置上,大多数是相对集中的。就全球而言,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主要是构造板块的边缘地带、海陆水热交换活跃和人口、城市密集的沿江临海的山区、平原。这些地区相对集中分布在两大区域内。 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在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环形地带里,集中了全球75%的火山,80%以上的地震,67%左右的台风、海啸和风暴潮,以及大量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67.
近50年来陕甘宁边区气候变化及致灾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新  李晓彦  延军平 《灾害学》2002,17(2):17-21
通过对陕甘宁边区近50年气温记录的分析,认为陕甘宁边区正在变暖变干,20世纪90年代至今暖干趋势加剧;极端事件尤其是干旱的强度、频率正在增强。针对陕甘宁边区气候脆弱变化趋势提出了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68.
根据新庄煤矿 1110 1进风巷出现不明雾气 ,笔者认为 ,研究和分析该雾气的成因及是否有毒 ,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通过现场气象测定和实验室模拟试验 ,确定了雾气成因 ,经雾气发生地点采样分析 ,空气中未发现有毒气体。经实测分析和研究表明 ,进风巷雾气成因是 :当突然打开 1110 1工作面回风巷道中的调节风门时 ,巷道气压突然降低 ,空气膨胀 ,温度有所下降 ,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从而形成雾气。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再现了这一过程 ,表明对雾气现象的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69.
黄雪松  覃志年  唐炳莉 《灾害学》2004,19(Z1):29-33
2003年夏~2004年冬,广西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干旱.干旱给广西社会经济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为此,政府部门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70.
华北地区干旱强度的表征形式及其气候变异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在分析1951-2001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气温及蒸发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利用月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的Z指数表征干旱强度.该指数在时间及空问分布上的实际概率与理论概率均很接近,可以较好地表征华北地区干旱强度状况.分析表明,华北地区干旱强度不但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年际振荡的信号也很强.华北地区四季的干旱强度变化在干旱期的开始时间、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强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