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31.
从菌糠腐熟物中分离纯化12株长势良好的菌株,经16S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将其中长势最好的一株命名为链霉菌P9。通过单因素实验及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链霉菌P9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10g/L,蛋白胨+酵母粉25.0g/L,MgSO_4·7H_2O 0.075g/L,KH_2PO_40.3g/L,K_2HPO_40.6g/L。将最佳培养基配方下制得的链霉菌P9发酵液用于污泥好氧堆肥,接种量分别为0(对照组CK)、0.5%(质量分数,下同)、1.0%、1.5%。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0.5%时,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1.0℃,高温期维持12d,堆肥效果程度优于CK组(堆体最高温度58.1℃,高温期维持9d),接种量为1.0%、1.5%时污泥堆肥进程反而被抑制。堆肥结束时,堆体上清液的种子发芽指数均在70%以上,说明堆体物料基本腐熟无毒。可见,采用链霉菌P9发酵液作为微生物菌剂促进污泥好氧堆肥是可行的,接种量宜为0.5%。  相似文献   
32.
李国发  周芳 《环境科技》1995,15(5):77-80
用暴皿法、棉拭涂抹法调查5家不同性质食品厂空气、墙壁分布的霉菌,结果表明食品生产环境分布有大量霉菌,发酵场所霉菌分布高于非发酵场所(μ=2.30,ρ〈0.05);不同食品厂空气霉菌浓度和菌相差异很大,以酿造厂霉菌浓度最高(27901个/m^3),青霉、细交链霉、黄曲霉、杂色曲霉等多见;1992年1993年间食品厂空气霉菌菌相基本相似,青霉、杂色曲霉、灰绿曲霉秋季分布高于春季(ρ〈0.01),黄曲霉  相似文献   
33.
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Schott)及其与链霉菌配伍灭螺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南星水浸液及其与链霉菌稀释液配伍,用于灭螺实验,结果显示,天南星具有很强的灭螺效果,不同部位的灭螺效果为:根>叶>茎。其中根的灭螺效果与夹竹桃相当。天南星与链霉菌配伍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是单一成分的4~5倍,比夹竹桃与链霉菌复合使用的协同作用更明显,且能有效地抑制钉螺上爬。因此,天南星为灭螺植物和构建高效的群落生态工程灭螺提供新的物种资源;这种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灭螺的协同效应,为灭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青霉菌对印染废水吸附脱色及深度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霉菌P-1(Penicillium sp.)对2种染浴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吸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处理3h,黑色和红色染浴废水色度基本被去除,去除率分别达98.0%和74.5%,但去色处理后废水的CODCr值仍偏高。对去除色度的废水进一步用活性污泥进行深度处理,黑色和红色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75.9%和89.7%。青霉菌菌丝通过吸附作用从废水中抽提出的染料分子在有染料降解细菌L-1和L-2的降解池中脱色降解,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35.
室内霉菌污染原因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建筑墙体内湿气迁移过程的研究,详细分析了霉菌污染产生的原因。通过夏、冬两季平均气候条件下沿墙厚度温度、相对湿度分布和湿积累量的具体计算,得出墙内的相对湿度将达到或超过70%,有时甚至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对于室内霉菌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6.
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铬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吸附时间、吸附液pH值、溶液含铬浓度与菌丝球投加量的效应值与极值进行正交分析 ,确定出影响生物吸附效果的各因素依次是 :吸附时间→吸附液pH值→菌丝球投加量→铬浓度 .实验筛选出了两个对铬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菌种 :黄曲霉 (Aspergillusflavus)、曲霉属 (Aspergillussp .) .在吸附 8h的条件下 ,它们对含铬 1 5mg·l- 1的吸附液除铬率分别达 6 7 1 %和 71 2 % ,两者的最佳吸附条件是 :pH =5 ,铬菌投加比为 5mg·g- 1.以这两种霉菌为主 ,通过吸附性能实验 ,探讨了多种因素对生物吸附剂除铬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37.
应用五因子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 (TG)发酵生产过程中以酶活力和菌体细胞生长量作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模型对链霉菌 (Streptomycessp. )WJS-825菌株发酵生产TG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影响TG生产的主要因子及其最适取值为多价胨 2. 1%、可溶性淀粉 1. 5%、初始pH 7. 0及培养温度 30℃.以该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 5L发酵罐小试和 200L发酵规模的中试生产.结果表明,在中试发酵生产中使用以豆饼粉部分替代多价胨的经济性发酵优化培养基,以及发酵过程中在线监控pH、溶氧系数等多项发酵调控参数,并分段控制pH、温度、通气量和搅拌转速以及进行适时的流加补充碳源,该菌株生长繁殖能力强、产酶效果好,TG活性达 3. 2u/mL,而且连续重复的中试发酵生产试验的TG产量均稳定在 3. 2u/mL以上. 图 2表 3参 15  相似文献   
38.
为防止空调系统内霉菌、细菌的过度孳生,本文以空调系统内常见的黑曲霉(A. niger)、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为典型霉菌、细菌,基于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研究了空调除湿常用工质LiCl溶液对上述典型菌种的抑制作用及浓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见除湿浓度范围(35%~40%)内,LiCl溶液对上述4种典型菌种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A. niger抑制效果最强,在15%的低浓度下即可产生明显抑制;其次为E. coli,而对S. aureusB. subtilis的抑制相对较弱.此外,所得抑制效果随LiCl溶液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强,特别是对A. nigerE. coli,溶液浓度与抑菌圈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生物吸附在贵金属的回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毛霉菌(Mucor varians)菌株(CGMCC 3.02549)为菌种资源,探究了毛霉菌吸附Au~(3+)的影响因素,包括初始Au~(3+)浓度、温度和pH值,研究了毛霉菌吸附Au~(3+)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初始Au~(3+)浓度升高,毛霉菌的吸附率降低,吸附容量增高;吸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H对毛霉菌吸附Au~(3+)的效果影响明显,pH为3时吸附效果最佳.毛霉菌对Au~(3+)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方程(R2=0.985),最大吸附量为325.418 mg·g~(-1).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合描述Au~(3+)在毛霉菌上的吸附动力学(R2=0.910~0.922).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毛霉菌吸附Au~(3+)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回收产物为金纳米颗粒,羰基和羟基是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环境空气中的优势菌种和装备上的敏感菌种,为热带雨林环境霉菌试验的菌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撞击法采集西双版纳试验站空气中的菌种,同时挑取试验站内正在进行环境试验的装备上生长的霉菌,通过纯化、鉴定、分析得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环境优势菌种和装备上的敏感菌种。结果 获得热带雨林环境优势菌种12株,装备材料上的敏感菌种10株。结论 根据霉菌对纤维、塑料、皮革、橡胶和纺织品的影响,筛选出6株优势菌种结合10株敏感菌种作为装备霉菌试验添加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