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我国历经6年的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正在不断深化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其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影响(正面和负面影响)。如果国家在实施林业制度改革之前或实施初期对其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先的评估,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和扩大其正面影响,将有助于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开展林权改革环境影响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开展好林权制度改革后续的配套政策措施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林权改革相关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建议:第一,国家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应尽快深入开展林权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把林权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为在规划环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政策环评制度提供技术支撑,为修改《环评法》和政策环评作好技术储备,为促进林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2.
《环境科学动态》2012,(2):F0004-F0004
200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见》(中发[2008]10号)指出:“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任务。”此后,全国林权改革全面铺开,并在国有林区进入试点阶段,这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93.
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间林地要素流转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2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户林地流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户的林地流入具有限制作用,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前提下,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也发现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林地仍然承担部分农户的生计保障功能。这将对林区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土地流转背景下河南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地区留守妇女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和走访。目前农村留守妇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生活质量需要提高,缺乏防范各种疾病的相关知识,慢性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建议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对健康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农村留守妇女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的健康管理,需要加强政府主导、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体育锻炼和管理。  相似文献   
95.
就法律而言,农民可以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但在宅基地的流转问题上,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既不明确禁止,也没有明确的指导,从而出现了农民私下进行转让宅基地的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状,并就其流转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描述,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6.
在对江西省42个县74个行政村的《耕地流转现状及农户耕地流转意识》专题调研基础上,采用向后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3方面,对当前农村耕地流转补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反映区位条件水平的指标包括离县城距离、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地貌;反映资源禀赋的指标包括常年在家务农的劳动力比例、耕地破碎度、人均承包耕地面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人均年收入、人均耕地收入、耕地收入占年收入的比重。研究表明:耕地离县城距离越近,其流转补偿额会越高;随着地貌的复杂化,〖JP2〗耕地流转补偿相对就较少;人均承包耕地面积越多,耕地流转时补偿费用就越低;家庭耕地收入比重越大,补偿费用也越高.  相似文献   
97.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导致原因,为完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提供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研究结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主要存在市场化受限,违法现象突出和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价格机制、信息不充分和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相似文献   
98.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各地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进入土地市场隐形流转已相当普遍。实践发展迫切要求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新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合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配套制度。因此,研究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规律及其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高效、符合河南省实际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措施,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已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选择以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了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规范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
农地流转、农户兼业程度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部地区142个村1 370户农户的调查结果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法、DEA分析法研究农地流转前后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变化,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农户兼业程度对两类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从综合生产效率来看,中部地区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生产效率均较低,仅有0.204,农地流转使转入户提高了1.1%,转出户降低了15.7%;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看,流转后转出户的技术效率低于转入户1.8%、规模效率与转入户扩大为10.4%,说明农地流转促使土地由转出户向生产技术更高、经营规模更集中的转入户家庭转移。(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兼业分化会显著提高转入户的生产效率,显著降低转出土地农户的生产效率,且兼业程度越强兼业分化的正方向影响作用越弱。(3)在其他变量中,受教育程度、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和农业技能培训对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在农地流转中,建议政府应考虑流转农户的差异化以及兼业程度的影响,针对转入户和转出户分别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一要对兼业程度较高的转出户实行农民身份退出机制,在城乡居民福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渐提高的基础下,稳步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促使土地要素向高生产效率的农户转移。二要从农地的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经营权,对土地经营权予以登记,让真正种地的农民得到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惠;适度降低转入户的兼业化水平,促进农民职业化,鼓励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00.
林权,是指集体的山林。这次涉及涵盖我国70%国土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就是集体山林(以下简称林权改革)。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是指导新时期林业发展和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福建、江西等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浙江、陕西、湖南、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