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对一台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甲醇柴油双燃料模式,研究了甲醇替代率和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耦合微粒催化转化器(DOC+POC)后处理装置对该发动机烟度和微粒数量、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甲醇替代率的增加,发动机烟度和微粒数浓度、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核态微粒浓度显著降低,聚集态微粒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相比于DOC+POC对纯柴油发动机排气烟度25%左右的净化效率,在甲醇柴油双燃料模式下DOC+POC对排气烟度的平均净化效率在60%以上,最大达到96%,显示了该后处理技术在甲醇柴油双燃料模式下清洁排放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烟气格曼数与监测时间选择和计算取值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在一个加煤燃烧周期内按一定间隔时间取值,然后取量大值与平均值之和和1/2作为监测结果有一定意义。并提出了一个表达方式,时时-林格曼数B=1/TΣ(n,i=1)。  相似文献   
13.
华东典型城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君  胡磬遥  杨强  唐伟  夏阳  井宝莉  陈昀  黄成 《环境科学》2020,41(1):133-138
在华东地区典型城市开展了超过90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烟度实测工作,结合测试机械的属性调查,分析汇总了现阶段各类机械的排气烟度范围(包括光吸收系数和林格曼黑度),并定量研究了机械出厂年限、机械功率、测试工况及油品差异对机械排气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由加速工况下,实测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烟度为(1. 02±0. 57) m~(-1),林格曼黑度等级为2. 10±0. 19(无量纲),各类机械超过国家标准GB 36886-2018中关于烟度I限值比例为12%~25%; 80%的机械启动烟度大于自由加速烟度,且各类机械启动烟度约为自由加速排气烟度的2倍;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车用柴油可少量削减机械排气烟度均值,可显著削减或抑制排气烟度高值.启动时喷油量瞬间增加过快与油品质量较差可直接影响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气烟度.  相似文献   
14.
在一台满足国三排放法规要求的重载车用增压中冷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将其改造成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发动机并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电控单元控制向进气歧管喷射的甲醇量及其喷射时刻,原柴油机供油系统保持不变.试验主要研究在稳定工况时,不同的负荷以及不同的甲醇对柴油的比例情况下,经催化转化后发动机干炭烟烟度(415烟度)和不透光烟度(439烟度)排放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燃用现有市售的燃油条件下,与原机相比,相同工况下采用DMCC的干炭烟烟度和不透光烟度都有大幅度的减少.干炭烟的最大降幅达95%,平均降幅达到50%以上.在柴油喷射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甲醇喷射量,干炭烟烟度会持续减小,而不透光烟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同负荷时的甲醇对柴油替代率为44.88%到56.73%时,不透光烟度存在最低点,并且发动机的烟度排放存在最优值.在同一工况下,随着柴油对甲醇的比例增加,发动机的干炭烟烟度和不透光烟度排放都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指标中的林格曼黑度。目前该指标的常见测量方法分别有标准图谱法、光电测烟仪法及黑烟车电子抓拍。本文结合实例对三种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展望日后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新丽 《陕西环境》1996,3(2):17-19
本文在分析近四年我省新生产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物中,CO、HC烟度三项测定值的基础上,对本省汽车尾气测定之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探讨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的测试水平,不断降低汽车污染物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中国柴油机与柴油汽车烟度排放标准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现行标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柴油机和柴油汽车烟度排放标准不统一,在烟度限值、试验方法、试验规程、试验仪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强调了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柴油汽车的烟度排放要求并没有提高,以及出台更为严格的强制性标准和法规对在用柴油车排放监控的重要性,旨在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林格曼黑度检测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数据溯源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烟气图像采集、GPRS自动上传、图像处理判定结果的智能化林格曼黑度检测系统。经过多次实地测定,该系统所测定的烟气黑度等级与人工测定的黑度等级一致。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对柴油车排气烟度控制的重要技术法规,国家强制性污染物排放标准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已于2005年5月30日批准发布,要求2005年7月1日实施.本文对该标准的修订背景、修订必要性、新老标准替代关系、新标准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各种检测的排放限值和在用汽车的排放监控等方面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烟气林格曼黑度观测以成本低廉、简单易行在国内外环境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观测过程中 ,观测者的主观判断、天气状况、观测仪器及锅炉运行状况等都对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