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37种针阔树种抗火性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福建37种针阔树种鲜叶含水率、粗脂肪、粗灰分、SiO_2、挥发油含量和燃烧热值、燃点、燃烧速度等10个因子进行测试,并应用A、I、D方法将37个树种依因子的不同取值范围划分为6个抗火性能等级。其中棕榈,火力构等4个树种为一技,抗火性能最强;毛栲、木荷等9个树种为二级,抗火性强;格氏栲、丝栗栲等15个树种为三级;抗火性能最差的六级是马尾松、侧柏等3个树种。本研究探讨了南方主要针阔树种抗火性规律,为建立防火林带树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大气中颗粒物PM( particuIate matter)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城市绿色植物作为大气过滤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因此了解不同树种对空气颗粒物的吸附滞纳作用是必要的.以北京植物园10种常绿植被为研究对象,应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 QRJZFSQ_I)测定了北京市常见6种乔木和4种灌木叶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 TSP)﹑PM10﹑PM2.5和PM1.0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叶片表面附着颗粒物的能力差异明显,最高的是雪松( Cedrus deodara)和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吸附量分别是(18.95±0.71)μg.cm-2和(14.61±0.78)μg.cm-2,冷杉( Abies fabri)最小,为(8.02±0.4)μg.cm-2;②不同树种叶片单位面积对不同颗粒物的附着能力也存在差异,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油松和雪松,附着PM2.5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 Juniperus procumbens)﹑龙柏( Juniperus chinensis cv. kaizuka)和油松,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冷杉和油松;③不同月份叶片上附着的各粒级颗粒物( PM10﹑ PM2.5 )占TSP的比例不同.其中PM10在4~6月之间主要表现两种变化趋势,一是先上升后下降,主要为灌木树种;二是逐渐上升,主要的树种是乔木树种.而PM2.5则没有这种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3.
甘肃省典型林区主要优势树种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养分含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的基础,养分分布是揭示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功能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了解养分含量变化是合理计算植物群落内养分储量的有效途径,对合理评价植物生长潜力有重要意义。利用动态取样法重点选择祁连山、小陇山、白龙江林区的优势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起源、不同林龄、不同部位对各树种的叶、枝、干、根进行动态取样,测定各器官N、P、K含量和土壤理化指标等,共获取24个标准地的数据。结果表明:3种乔木叶的N、P、K质量分数分别为1.26%、0.20%、0.65%;枝的分别为0.46%、0.09%、0.34%;干的分别为0.27%、0.07%、0.20%;根的分别为0.37%、0.10%、0.27%。各器官养分含量顺序为叶根枝。油松幼林龄N、P、K质量分数分别为0.62%、0.22%、1.08%;中幼林分别为1.24%、0.18%、1.62%;近熟林分别为0.85%、0.26%、1.08%;成熟林分别为0.77%、0.15%、1.04%;过熟林分别为0.70%、0.17%、0.70%,不同林龄养分含量顺序表现为中幼林近熟林成熟林幼林龄过熟林。油松天然林叶中含N量最高,为0.39%;根中含P量最低,为0.03%;人工林叶中含K量最高,为0.75%,干中含P量最低,为0.04%。华山松天然林叶中含N量最高,为1.61%;干中含K量最低,为0.10%;人工林叶中含N量最高,为1.83%;干中含K最低,为0.09%。土壤N与林木N差异不显著,具有相关性,枝N和根N较强,系数为0.84和0.97;土壤P、土壤K含量均显著高于林木P、K含量,是林木P、K含量的数倍,也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最强的为土壤K与叶K,系数为0.98。  相似文献   
84.
镉污染条件下香樟和油樟对镉的吸收能力和耐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速生乡土木本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日益受到重视。利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油樟(C.longepaniculatum)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镉(Cd)污染(对照(CK)0.12 mg·kg-1;处理1(T1)2.5 mg·kg-1;处理2(T2)5mg·kg-1)对2种树种形态生长、Cd积累与分配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效应,旨在比较2种树种的重金属耐受性及修复能力差异。T1和T2均没有显著影响香樟的生物量积累,但T2条件下油樟叶片和根部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仅为CK的86%和65%;T1和T2均显著增加了2种树种细根及叶片的Cd含量,油樟在T1时总积累量达最大(与香樟相当,均为0.37 mg),T2条件下油樟的生物量和耐性指数显著降低,仅为CK的85%和76%,香樟的Cd总积累量(0.48 mg)高于油樟(0.36 mg),因此认为T2条件下香樟具有更强的修复能力;油樟叶片在T1和T2时均受到氧化胁迫,但香樟叶片却并没有受到活性氧分子的显著伤害;香樟在2个污染处理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1和T2分别为CK的1.3和1.2倍)和过氧化物酶(POD)(T1和T2分别为CK的6.3和4.0倍)的活性均显著上升,但油樟的这些抗氧化酶活性却没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说明,香樟幼苗比油樟幼苗具有更强的Cd耐受能力和脱毒能力;从土壤修复角度讲,低水平污染土壤条件下2种树种的修复能力差异不大,但香樟更适合修复污染程度更高的土壤。  相似文献   
85.
许燕  李双江  袁相洋  冯兆忠 《环境科学》2020,41(8):3518-3526
为了解北方常见绿化树种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与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动态采样装置收集14种落叶乔木BVOCs排放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科属间异戊二烯和总BVOCs(异戊二烯、单萜和倍半萜烯之和)释放速率差异显著(P0.01).除金银木和榆树,其他绿化树种均释放异戊二烯、单萜和倍半萜烯类物质,其中杨柳科(杂交杨‘546’、速生杨‘107’、小叶杨、垂柳)和豆科植物(国槐、刺槐、龙爪槐)排放异戊二烯较多,释放速率在(30.1±4.3)~(91.8±10.0)μg·(g·h)~(-1)之间;木犀科(白蜡、丁香)、蔷薇科海棠、无患子科栾树和槭树科元宝枫主要排放单萜和倍半萜烯,其中白蜡和元宝枫单萜释放速率最高,分别为(10.6±4.8)μg·(g·h)~(-1)和(11.8±6.4)μg·(g·h)~(-1).罗勒烯和β-蒎烯是绿化树种排放的两种主要单萜物质.P_n和g_s与BVOCs释放速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杨柳科植物异戊二烯(r=0.681,P0.01)和总BVOCs(r=0.698,P0.01)释放速率与叶片T_r呈显著正相关,而豆科植物的总BVOCs释放速率与c_i呈显著正相关(P=0.04).本研究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筛选和配置提供科学参考,也为BVOCs释放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是削减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使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在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对上海市2个典型污染区(吴泾工业区、松江交通枢纽)的大气颗粒物、自然降尘和4种典型绿化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龙柏Sabina chinens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d)叶片表面滞尘的离子组成进行了一年四季共39 d的测定,结果表明:(1)上海典型污染区大气颗粒物、自然降尘和典型绿化树种叶片上滞留的颗粒物的主要离子成分依次为CN~-、NO_3~-、NO_2~-、SO_4~-、Cl~-等,不同类别的离子占比存在显著差异;(2)4树种均对主要来源于扬尘的Fe~+有着明显的吸附特征,但香樟与水杉叶片表面滞尘与同期自然降尘中的离子组成较为接近,表明2树种叶表滞尘过程受所在地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龙柏和悬铃木叶片滞尘的离子组成与同期降尘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在滞尘过程中表现出对特定离子的专属吸附特性。最后提出针对不同空气污染区选配更高效滞尘树种的建议,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7.
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通过熏气试验,研究测定了部分绿化树种对主要大气污染物-SO2,Cl2和HF的吸收净化能力,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气体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8.
异质森林火灾模型及火灾扑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火灾元胞自动机模型是研究自组织临界性的经典模型之一。这一模型中森林用一个二维网格来表示,其中每个格点代表一棵树或代表空地,各节点的树具有相同的生长概率和着火概率,以一定的规则进行演化。这一模型没有考虑树木间的差别,因而是同质的。我们考虑到不同树木间由种类、树龄等原因引起的生长概率与着火概率的不同,改进了经典森林火灾模型,提出了一个异质森林火灾模型,并研究了这一模型的自组织临界性。在新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火灾扑救对森林群落分布的影响,给出了模拟结果,该结果与实际的观测结果得到符合。该文的研究可望对森林火灾预测及研究火灾扑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逆境对木兰科树种伤害机理的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但关于木兰科树种抗逆性机制的研究和综合评价缺乏系统性.文章论述了近年来逆境对木兰科树种伤害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其光合生理的影响,主要包括植物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荧光等参数,并概述了逆境对木兰科树种细胞膜稳定性和渗透调节作用的影响.提出应加强逆境胁迫下木兰科树种抗性机制的研究,并结合实际的栽培环境,运用多个生理生态指标,对木兰科树种的环境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科学指导木兰科树种的保护栽培和引种驯化.  相似文献   
90.
兰州市大气污染对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兰州市大气污染对植物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在不同污染区中脯氨酸的含量不同,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同一污染区各种绿化植物中脯氨酸的含量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5种树种的抗污染能力为:杨树>小叶黄杨>椿树>国槐>圆柏.根据污染区植物的生理反应,说明兰州市主要功能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为:兰炼厂区>兰化厂区>橡胶厂>西关>西站>交大>兴隆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