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529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331篇
综合类   1604篇
基础理论   741篇
污染及防治   186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影响全球碳库的收支平衡,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功能性状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输入与输出过程.为了解水位变化对高原高寒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深入理解水位下降下的高寒泥炭沼泽碳循环,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典型沼泽湿地两种优势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湿生植物,即喜欢潮湿环境而不能忍受长时间水位不足的陆生植物)和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tubiformis;中生植物,即介于湿生与旱生植物之间而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宇宙”水位模拟试验,分析两种植物在10 cm(D10)、0 cm(D0)、–20 cm(D-20)和–50 cm(D-50)水位梯度下叶形态性状的差异,以及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木里苔草通过减小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重和增加叶厚以适应水位下降,斑唇马先蒿则通过减小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干重来适应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新乡某电池工业区排污河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u、Ni、Cd和Zn的含量,采集8种常见植物,对比植物对Cu、Ni、Cd和Zn的吸收、富集和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土壤中Ni、Cd污染较重,平均浓度分别为98.675、99.45 mg/kg,Cu和Zn含量不高,其中Cu和Cd来源或者污染途径可能一致,且Cu、Ni和Zn的TCLP含量较低,小于国际标准值,对周围生态生态环境危害不大,Cd的TCLP提取量远超过国际标准值,对周围生态环境有明显威胁。8种野生植物中,芸薹、小蓬草、扫帚苗和藜对Cd都表现出一定的富集特性,植物地上部分Cd的浓度分别是34.75、22.75、27、36.5 mg/kg,且转运系数都大于1.0;小蓬草、藜和菥蓂对重金属Zn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都接近1.0,表现出了良好的耐性,值得作为优势植物关注。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植物浮床有机物去除能力和根表细菌群落组成特点,选择香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系诱导扩增,构建根系覆盖度(遮光率)分别为50%、70%和90%的香蒲浮床系统,并对其CODCr去除能力及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个覆盖度系统的根系体积分别达到1.74、3.48、4.30 L/m2.经过适应驯化,3个系统都可以有效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有机物进行去除,CODCr的单位面积负荷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8.28、8.78、13.46 g/(m2·d);系统根系体积增加或加入一定体积的软性纤维填料都可以提高有机物去除能力.基于各系统根系和填料表面微生物样品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根系与填料表面细菌多样性及组成都有较大差异,根系细菌丰度及多样性均小于填料.但在门水平上,根系和填料表面细菌优势类群相同,前2个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根系表面细菌群落优势菌种类(OTUs)较单一,各系统根表微生物仅由1~3个相对丰度在10%以上种类构成了优势种群,并且根系和填料优势种类具有较大的不同.根系优势种类为Enterobacter、Acinetobacter、Clostridium属,代表序列OTUs2、OTUs4、和OTUs8,分别与Enterobacter ludwigii、Acinetobacter soli、Clostridium diolis有着100%的匹配度;填料优势种为Bacillus、Pseudomonas属,代表序列OTUs3和OTUs11分别与Bacillus funiculus NAF001、Pseudomonas argentinensis具有非常高的相似度.研究显示,根系经过诱导扩增的植物浮床系统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与常规颗粒填料人工湿地相当,但根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低,优势菌较单一,抗冲击负荷潜在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形势严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植物的典型形式就是叶表降尘。虽然植被具有净化空气的滞尘能力,但是大气降尘也会在植物叶片表面长期积累进而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阻塞气孔等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或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作物叶表降尘的采集方法和降尘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环境意义,然而由于叶表降尘的"微量"特点,目前可行的能准确收集全部叶表降尘并进行定量的方法非常少,而且通常不能获得降尘样品供后续分析使用。该方法利用针筒与针头过滤器组合将降尘直接洗入针筒并通过微孔滤膜截留,再用叶面积仪确定单位叶面积降尘量,避免了降尘损失和称量误差,且能完整定量收集降尘样品供重金属污染物成分等物理化学分析,在环境科学和生态保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蚯蚓粪对油葵修复菲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菲0~200 mg/kg),蚯蚓粪提高了菲污染土壤中油葵株高和生物量;施用蚯蚓粪后,土壤中菲的平均去除率为57.14%,较对照(不施蚯蚓粪)增长了15.34%;当菲浓度为50 mg/kg时,试验组菲的去除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0.55%,差异最为显著;此外,当菲的浓度相同时,试验组油葵的富集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土壤根际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6.75%和18.37%。综合分析,说明蚯蚓粪可强化油葵对土壤中菲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人工湿地植物水体净化效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检索近20年来人工湿地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代表性文献,筛选出50种常见人工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对该50种常见植物的净化效能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湿地植物在净化水体时可能受物种、环境因子、种类配置模式三方面的影响;提出未来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应用方面发展方向为:应进一步扩大其种类的选择范围,加强探究维持其生长代谢的机理,加强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完成水体污染物净化的效能研究,根据不同人工湿地和水体污染物类型进行配置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7.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具有廉价、生态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采用两种多酚提取方法提取并测定了4种挺水植物(菖蒲、香蒲、梭鱼草、水花生)的多酚含量,并研究了植物体内多酚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挺水植物体内多酚含量各异,其浓度范围为2.420~7.298mg/g,且多酚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增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为利用植物多酚控制水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调研和分析了近年发表的大量相关文献,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菊科植物在修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进一步指出了菊科植物在重金属土壤修复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9.
CO2减排和土壤污染修复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两大难题.基于生物固碳对根际微环境的影响,本研究提出通过增施CO2强化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过程,为同时解决CO2减排和土壤污染植物修复面临的困境提供新思路.在模拟的CO2增施环境中,以C3植物菜豆和C4植物玉米为供试植物,以氯氰菊酯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增施CO2对C3和C4植物根际氯氰菊酯残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CO2可显著增加C3植物菜豆的地上和地下干重,在氯氰菊酯添加浓度为0、20、40 mg.kg-1时地下干重分别比自然CO2水平时增加了54.3%、31.9%和30.0%.增施CO2提高了未添加氯氰菊酯土壤的菜豆根际微生物数量,但降低了添加氯氰菊酯土壤的菜豆根际微生物数量.增施CO2对未添加氯氰菊酯土壤的菜豆根际氯氰菊酯残留浓度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菜豆根际氯氰菊酯的残留浓度,分别比自然CO2水平时下降24.0%(20mg.kg-1)和16.9%(40 mg.kg-1).然而,对C4植物玉米而言,增施CO2对植物生物量、根际微生物、根际氯氰菊酯残留浓度下降没有明显促进作用,甚至有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增施CO2降低了C3植物根际氯氰菊酯残留浓度,可以考虑将增施CO2作为C3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的强化措施,但对C4植物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废弃尾矿库15种植物对重金属Pb、Zn的积累和养分吸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李江川 《环境科学》2012,33(6):2021-2027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重金属积累和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表明,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和养分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和种植时间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树木不同器官Pb质量浓度高低的总趋势为根〉叶〉茎,部分树种Zn质量浓度表现为叶〉根和茎;在15种参试植物中,加拿大紫荆根系Pb和Zn质量浓度均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1 803 mg.kg-1和2 120 mg.kg-1),盐肤木具有最高的茎枝Pb、叶片Pb和Zn质量浓度(分别为280、546和1 507 mg.kg-1),旱柳具有最高的茎枝Zn质量浓度(729 mg.kg-1)和较高的叶片Zn质量浓度(1 153 mg.kg-1).枫香、紫花苜蓿对Pb,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对Zn的转移系数TF值均〉1.植物Pb的富集系数BCF值均小于0.17,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Zn的BCF值达0.37~0.43.固氮植物体内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火炬树、臭椿对P和夹竹桃对K的吸收积累能力强.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植株体内有重金属质量浓度增加、营养元素含量下降的趋势.盐肤木、旱柳等重金属积累树种及紫穗槐、紫花苜蓿、截叶胡枝子、桤木等固氮植物在铅锌尾矿治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