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94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1308篇
基础理论   398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184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间歇实验和连续流试验 ,探讨了利用产酸相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时产酸菌 (AB)的主要发酵类型、硫酸盐还原菌(SRB)对底物的利用规律以及系统中这两大菌群间的协同关系 .间歇实验结果表明 ,AB的液相末端产物中乙醇占 3 5 6 %、乙酸占 3 7 7% ,同时有氢气产生 ,属于乙醇型发酵类型 .SRB容易利用的底物为氢气、乙醇和乳酸 ,不易利用乙酸、丙酸和丁酸 .SRB将乙醇转化为乙酸 ,而乙酸极少被继续转化 ,导致反应器内出现乙酸积累现象 .连续流试验结果表明 ,系统中硫酸根还原效果与产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协同作用状态密切相关 :当产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处于较好的协同作用状态时 ,系统对硫酸根的转化率较高 ;反之则使硫酸根的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992.
传统影像分类方法多利用影像端元光谱进行地物分类,影像的空间结构信息被忽视,本研究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思想以提高红树林遥感分类精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端元类型选择、像元提纯等混合像元分解手段及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的改进光谱角影像分类方法,并以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GF-1号遥感影像数据,在光谱特征分析和地面调查的基础上,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精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光谱角分类方法对GF-1影像分类效果较好,既兼顾地类光谱组成较复杂时的特殊性,又有效避免结果的破碎化现象,且总体精度达到95%(KAPPA系数0.944),证明了其在红树林遥感影像分类及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潜力,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业务化遥感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划分土地整理区,明确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是制定土地整理标准和技术措施的基础,也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分析了包括土地整理功能分区、土地整理工程类型分区和土地整理潜力分区在内的中国土地整理分区研究新进展,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4.
以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为目标的河流生态缓冲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生态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已将河流生态缓冲带的构建与维护作为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的关键措施.针对河流生态缓冲带的农业面源污染阻控功能,梳理了河流生态缓冲带的研究进展.基于河流生态缓冲带类型的划定,重点总结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阻控机制及影响阻控效果的主要因素、氮磷削减途径和缓冲带生态构建模式,并就植被...  相似文献   
995.
徐飞  张拓  怀宝东  隋文志  杨雪 《环境科学》2021,42(5):2531-2540
本研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沿江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识别受损滨江湿地的自然恢复潜力,以期为松花江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7月,通过采集松花江下游自然湿地、水稻田、采砂迹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对土壤真菌ITS间隔区定向酶扩增,并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类型样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江湿地开垦为稻田或进行采砂活动可造成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采砂迹地被修复为人工湿地后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Ace和Chao1指数(P<0.05).稻田与其它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沿江湿地土壤真菌划分为16个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为沿江湿地的主要真菌门类(相对丰度>1%).自然湿地和恢复湿地的真菌功能群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辅以苔藓寄生真菌、地衣寄生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稻田和采砂迹地的主要功能菌群以凋落物腐生菌和土壤腐生菌为主.动植物病原菌群在稻田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土壤pH、总碳、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是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在自然湿地进行资源开发增加了潜在的生态风险,降低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重庆市梁平县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户籍制度改革下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现有退地补偿政策下农户意愿普遍偏低,不同类型农户退地意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影响纯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对政策的支持度和退地收益;影响Ⅰ兼业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家庭宅基地面积大小、对政策的支持度和退地收益;影响Ⅱ兼业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家庭小孩数、对政策的支持度和退地收益;影响非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宅基地面积和退地收益;其中,退地收益是影响各类农户退地决策最显著的因素,对政策的支持度是农户退地决策影响力最大的因素。研究认为,影响各类农户退地决策的因素存在差异,其核心问题还在于退地政策。政府应根据不同类型农户的特征完善目前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这有助于提高农户的参与意愿,顺利推进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退耕还林区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含量等均明显高于无植被对照;②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总数: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湿地松×刺槐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对照地;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不同,表层土壤脲酶活性:火烧迹地灌丛﹥青冈林﹥刺槐林﹥湿地松﹥混交林﹥对照地,蔗糖酶(转化酶):火烧迹地灌丛﹥湿地松﹥青冈林﹥刺槐林﹥混交林﹥对照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各林分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软土由于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型、低强度和低渗透性等特点,因此在软土地区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往往会触发一些工程性地质灾害.以往在进行地铁建设的危险性评估是往往是针对单独的灾害类型进行评估.但是,根据经验,这些灾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呈链式发展,即一个重大灾害发生之后,会触发其他的次生灾害,并呈链式有序结构的传承效应,称为灾害链.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人口众多,灾害链一旦形成将导致地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受连续不断的打击,其影响远大于各灾害单独发生时的影响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999.
我国北方沙尘暴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OAA/AVHRR和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计算了1983-2000年中国北方13省市区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这些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了中国北方沙尘暴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沙尘灾害频次与植被覆盖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83-2000年的18年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这段时期沙尘灾害频次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这一时期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数下降;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下降趋势显著,这一时期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数在减少中有回升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次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有效利用油田生产企业的生活污水,在某油田企业选取了21个能将生活污水用于荒漠植被灌溉的站点,结合各污水站基本情况及周边荒漠植被分布情况的现场调研,从中选取桑吉污水处理站作为研究样点,对油田生活污水用于荒漠植被灌溉对地下水、土壤和植被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达标生活污水通过滴灌和喷灌灌溉一年后,周边植被生长良好,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甚微,没有出现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