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安全科学   403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769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辽宁省长期偏重制造业发展,但物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省制造业的发展。以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为基础,探讨了辽宁物流产业创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辽宁区域物流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2.
数字图象技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各种图象进行数字分析,从图象中提取各种有利信息。它在火电厂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烟流输送和扩散的研究;通过遥感图象研究排放物对附近地区生态的影响,如热排放对水域的影响;粉煤灰的几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10种常用边界层高度计算方法的比较,我们发现:在不稳定条件下Driedonks and Tennekes(1984)的计算公式最佳;在稳定条件下Zilitinkevich(1972)的诊断公式较好;更简单的夜间边界层高度还可以使用h=C_1U.,h=C_2U_(10)和h=C_3U_(10)~(2/3)来估算。  相似文献   
94.
95.
烟气扩散的CFD数值模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运用商业CFD软件Fluent模拟计算小尺寸下的简单烟气扩散规律.将结果用正态分布假设下的高斯烟羽模型验证.证明该软件模拟烟气扩散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以风洞模拟方式研究中性层结条件下南山铁矿凹山采场地域边界层风场特征,并以示踪气体扩散摸拟方法给出该地域大气扩散参数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7.
现行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的方法只能保证数据的合理性.通过对重要的指标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8.
杭州市规划局、环保局等部门最近在做一项研究,希望在杭州建一个"城市风道",把郊外钱塘江的风引进主城区,把空气中的霾等污染物"吹"走。杭州目前共有高层建筑4000多幢,阻挡着风的形成,因此,打造"城市风道"需要打通很多东西向的街道。目前,项目还在进行数字模拟计算的过程。这些天,许多城市四面"霾"伏,整个天空灰蒙蒙的。因此有网友戏言:恨不得拿个"特大号吹风机",把空气中的雾霾全部吹走。杭州有关部门拟建"城市风道",从城市外围引风进城吹走灰霾,正好契合  相似文献   
99.
在对W3709综采工作面产尘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工作面产尘源分为落煤扬尘、落煤冲击产尘及割煤产尘3类。对采煤机顺风割煤与逆风割煤时粉尘运动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工作面产尘特点与粉尘运动规律,提出了包括煤层注水、采煤机割煤产尘治理与控制以及支架处粉尘治理一套完整的综合防尘系统。通过现场应用,工作面粉尘在原有设施降尘基础上降低86%以上,降尘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该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0.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平台,编制材料本构模型子程序UMAT,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模拟能量开放系统的边界,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BAQUS软件,模拟了隧道与围岩系统的三维地震反应,对比分析了不同入射角度下隧道结构与围岩土体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降;在斜入射条件下,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地表沉降显著增大,且沉降最终趋于稳定的时间有延长的趋势;均质地层中的大跨度长距离隧道结构,其横向地震反应受入射角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入射角的增大,结构的竖向沉降以及Mises应力显著增大;其纵向地震反应受入射角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