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4):62-63
武汉杂技厅即将实施节能改造,利用“地热空调”制冷、供暖,让不少市民颇感新鲜。其实,据了解,江城目前有15栋建筑已悄悄用上了“地热空调”。  相似文献   
222.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现状调查及群落演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东湖水生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东湖现存水生维管束植物共计20科25属33种,其生物量约为1.137t,分布面积仅占东湖总面积的0.7%,其中挺水植物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8%。与1957年、1962~1963年和1988~1994年相比,东湖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面积和生物量进一步减少。认为造成东湖水生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包括富营养化作用加剧、过度放养草食性鱼类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3.
熊礼明 《环境保护》2007,(9A):62-62
9月8日,以“节能环保、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07年中国科协大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与会致开幕词。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科技部部长万钢,卫生部部长陈竺,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  相似文献   
224.
城市工业区湖泊重金属污染状况——以武汉墨水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工业区湖泊——武汉墨水湖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湖水、底积物以及生物样品(鱼样)中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Ni、Zn的含量特征,得出结论:墨水湖湖水及生物(鱼)中重金属元素未构成污染危害;墨水湖沉积物污染严重,8种重金属元素均高出环境背景值和生态效应临界值(TEL),其中Pb、Zn、Cr、Ni已超过生态效应必然浓度值(PEL);重金属污染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Ni受人类活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5.
当重度富营养化的东湖水在人工湿地模拟装置中停留5天后,若干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TN47.0%~97.3%,TP85.0%~93.0%,COD47.5%~67.5%,BOD555.0%~91.1%,NH_3-N 96.1%~98.9%,TSS91.4%。此外,该系统对藻类3天的去除效果最佳,高达99.8%,种类也由原进水中的30余种减少至4~6种。  相似文献   
226.
东湖水环境特征的化学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东湖水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得出首要污染因子为含氮污染物 ,同时对含氮污染物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从而揭示含氮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27.
<正> 武汉市东湖是典型的城郊浅水型湖泊,由水果湖、郭郑湖、筲箕湖、汤菱湖、后湖、庙湖等子湖组成。总面积30.75平方公里,主体湖郭郑湖12.4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48米,在正常水位情况下,湖容7350万立方米。是武汉著名的风景游览区。由于沿湖工业的发展和人口增加,使得湖水严重富营养化。湖水磷浓度从1958年的0.031毫克/升到1982年上升为0.116毫克/升,而1986年达到0.173毫克/升。底泥含磷量也随之增加,从1658年至1982年的24年间,东湖底泥中大约积累氮15405吨、磷1037吨,平均每年积累氮642吨、磷43吨。底泥中大量的磷  相似文献   
228.
武汉市19个大气监测点获得的一万余组数据,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武汉市从1982年至1991年的十年间,大气中TSP年日均浓度值呈下降趋势。80年代初与90年代初相比,平均浓度值从400μg/m ̄3下降到292μg/m ̄3,下降最多的是工业区,达71.8%,下降最少的是文化区,为10.5%,城区平均下降40%。  相似文献   
229.
东湖生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江中下游流域具代表性的武汉东湖为基地对其生态学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系统研究。详细地阐述了氮,磷在水体中分布,转移和积累,浮游植物的演替,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对鱼产潜力的估算,浮游动物现存量和生产量,有机碎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鱼类放养对生态系统的下行效应等。  相似文献   
230.
基于1995-2015年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和连续时间序列的水体数据集,探究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程度及其对应的水体变化特征,并使用Logistic模型进一步揭示湿地受损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湿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减少了665.15 km2。湿地受损区域大多分布在武汉市、黄陂县、仙桃市等,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旱地侵占湿地引起的;湿地恢复区域大多分布在仙桃市、武汉市,主要表现为由水田向功能湿地转变。(2)20年来,湿地的变化与其水体的退化或增长变化特征相似,即湿地受损区的水体面积减少,湿地恢复区的水体面积增加。(3)Logistic回归表明,建设用地、降雨、GDP是影响湿地受损风险的主要因子,其中人类活动是湿地受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