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01.
人类活动与武汉市自然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开设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诸如砍伐森林,围湖垦殖,填湖建房,。修建水利工程及城市生产,生活活动等对武汉市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导致洪涝灾害,湖泊淤积,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02.
论述了长江源区各拉丹东雪山卧美通冬流域和沱沱河雪、水的水化学特征,为评价该地区水资源、水质和气候环境提供依据;并以此为背景。讨论并对比了长江武汉地段的水质,通过水质问的变化来反映长江水体的水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03.
304.
<正>日前,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武汉轨道交通三号线兴业路站项目部"双锁一令一警"确保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的经验,受到武汉市城建安全生产管理站的肯定,并在全市参建的200多家施工单位中推广。该项目开工14个月来,面对头顶上5条110 kV高压线路,面积相当于21个标准篮球场大小、近7层楼高的深基坑,基坑内外水压高差7 m等潜在安全风险,创造了安全吊装8 000余t钢筋笼无事故、5 m  相似文献   
305.
声音     
<正>背景:9月13日14时许,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东湖景苑C区7-1号楼建筑施工工地,一台施工升降机(载19人)发生坠落,造成19人死亡。@荒唐-逻辑引擎:坠落时电梯居然不会自动刹车,要么是技术问题,要么是管理问题,要么都有问题。@李晶Crystal_Li:以后再坐电梯,一定看一下使用年限和限乘人数,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306.
介绍了双核结构模式的理论研究背景、内涵以及三个重要形成前提:区域中心城市是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双核结构模式中两端点城市的经济实力与规模能级相当;两端点城市功能上互补,社会经济联系紧密。针对武汉-上海双核结构模式,在对武汉和上海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武汉经济实力有限,对上海经济影响不明显;武汉和上海经济规模及实力、能级相差过大;武汉和上海两地间还没有建立起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没有实质上的功能互补。综合双核结构形成的三个重要前提,由此可知武汉-上海双核结构仍处于雏形状态,其形成和完善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现阶段武汉和上海之间的经济联系可以利用技术跳跃式扩散规律得到加强,促进两者共同的发展,从而推动武汉—上海双核结构模式逐步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307.
武汉东湖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东湖柱状沉积物,分析了铅、镉、铜、锌、铁等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铅含量近年来有所下降,镉和锌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  相似文献   
308.
武汉—九江城市集聚带发展与长江经济带中段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中段武汉———九江城市集聚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带内城市体系结构和城市经济特征、探讨了带区城发展所特有的文化底蕴,提出了为推动城市集聚带及长江中游经济发展应首先解决的构筑城市地域空间新格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309.
制度创新:依托武汉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过上千年的发育和发展,我国长江中游流域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以武汉为中心、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落的雏形。通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分析以及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区域的比较,阐明了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和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深层次制度性障碍,提供了诸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跨行政地界的区域协调机构,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和促进区域内小城镇发展等一系列以区域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圈层梯度推进、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为实现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推进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点,从而促进全国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10.
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武汉市"十三五"期间不同情景下机动车保有量和主要污染物(NOx、CO、VOCs、PM10和PM2.5)排放量,同时进行减排潜力的初步核算.结果表明:在不淘汰黄标及老旧车辆的情况下,预计2020年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将增长至352.5万辆,机动车排放NOx、CO、VOCs、PM10和PM2.5约为6.6万吨、13.5万吨、4.0万吨、0.2万吨和0.2万吨."十三五"期间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及管理减排方案措施后,2020年机动车排放NOx、VOCs、CO、PM10和PM2.5可在2015年的排放基础上分别减排0.51%、43.17%、40.74%、38.99%和38.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