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Hexachlorobenzene (HCB) is a chlorinated aromatic hydrocarbon that was widely used for seed dressing in prevention of fungal growth on crops, and also as a component of fireworks, ammunition, and synthetic rubbers. Because of its resistance to degradation and mobility, HCB is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environment and is accumulated through food chains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ioaccumulation and the toxic effects of HCB in the microbial (protozoan in particular) communities in the Fuhe River, Wuhan, a water body receiv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s containing HCB and other pollutants, using the standardized polyurethane foam units (PFU) method. Fiel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ight stations established along the Fuhe River in January and August 2006. The concentration ratios of HCB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in water were 9.66-18.64,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accumulated 13.29-56.88 μg/L of HCB in January and 0.82-10.25 μg/L HCB in August.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CB contents in the microbial assemblage,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the diversity index of the protozoan communiti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FU method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HCB on the level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312.
武汉市菱角湖水质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菱角湖2007-2009年水质指标pH值、透明度、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法和营养评分模式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菱角湖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虽然经过治理有所改善,但仍有一定的波动,并提出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13.
城市化与环境空气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集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别评价了城市化和环境空气质量水平,进而拟合了两者的最优高次多项式曲线。结果发现:12001年来,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表现出以武汉为核心,黄石和鄂州为次核心,咸宁、孝感等为边缘的层级结构;2城市圈空气污染的重心主要在武汉市和鄂东南的黄冈、鄂州、黄石等地区,PM10是首要污染物;3不同城市由于其自然地理背景、城市发展类型、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同,环境空气效应(关系)存在差异,在武汉城市圈内主要表现为三类:武汉市的复合型空气污染,黄石、鄂州等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以及咸宁、天门等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的转变空气污染。未来,城市圈在生态环保一体化的进程中,需加强空气污染的联合防治,也需结合城市的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14.
武汉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8月—2017年4月采集了武汉市PM2.5样品,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F-、Cl-、SO2-4、NO-3、Na+、NH+4、K+、Mg2+、Ca2+),并研究其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武汉市PM2.5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24.8~215.7μg·m-3,均值为(81.3±38.1)μg·m-3.9种水溶性离子的年均质量浓度占PM2.5质量浓度的29.3%,其中,SO2-4、NO-3、NH+4(三者合称SNA)为主要的水溶性离子,SNA占PM2.5质量浓度的23.3%~32.0%.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年均值分别为0.4、0.1,说明武汉市大气存在较强的SO2向SO2-4、NO2向NO-3转化的二次过程.观测期间,武汉市的细颗粒物整体呈弱碱性.Ca2+与Mg2+,以及NH+4与NO-3、SO2-4等均有显著相关性,NH+4、NO-3、SO2-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武汉市全年NO-3/SO2-4比值为0.9,表明固定源贡献相对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于燃煤及机动车排放、工业生产、扬尘等.  相似文献   
315.
同城化是城市间要素流动与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实施同城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人口流、信息流三方面构建都市圈同城化综合测度模型,借助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及其空间格局,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解析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是都市圈的经济、人口与信息中心城市,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整体差异较大且两极分化现象突出;(2)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形成了“一心一区双轴多点”的空间格局,且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空间指向性和空间邻近效应等空间特征;(3)基础设施建设是武汉都市圈同城化的关键驱动力,经济发展能力是其直接推动力,而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保障是间接推动力。基于此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同城化发展建议,以期为区域同城化建设提供科学支撑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316.
武汉东湖沉积物氮磷形态垂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冯峰  方涛  刘剑彤 《环境科学》2006,27(6):1078-1082
武汉东湖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了3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中各种形态氮、磷的垂向分布,并结合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pH小于上覆水中pH并随沉积物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总氮与总磷均为处于湖湾区的1号点最高,2号点湖心最低,3号点居中.氨氮和硝酸盐氮也表现为1号点远远大于2号点和3号点.随着近年治污力度的加大,1号点的氮磷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是3号点受面源污染影响,氮、磷水平上升很快,甚至在表层已经和1号点持平.磷虽然仍然是东湖最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但受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及聚磷菌的影响,近20a来,东湖沉积物总氮含量下降很大,氮磷比仅为3左右.  相似文献   
317.
底泥作为汞重要的"汇"及二次"源",在湖泊系统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主要城市湖泊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表层底泥中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15个城市湖泊表层底泥THg平均浓度为152±170 ng/g (24~611 ng/g),与国内其它湖泊系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MeHg浓度为52.0±46.8 pg/g (ND~161.0 pg/g),低于其它湖泊系统。空间分布上,底泥THg浓度呈现由武汉市中心向外逐渐递减的趋势,MeHg含量并未呈现类似THg的分布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PERI)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位中汞潜在生态风险极高和高风险等级占比均为5.7%,且主要分布在市中心附近,说明武汉市中心附近湖泊底泥汞污染程度较重,而市中心外围湖泊底泥汞生态风险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可能是影响武汉城市湖泊底泥THg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而MeHg主要受控于无机汞的原位甲基化过程。底泥THg浓度-湖泊距市中心距离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Hg浓度-湖泊所在区GDP/人均GDP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均表明人为活动对武汉城市湖泊汞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