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C)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强的一个海区,因此对西北太平洋TC进行气候分析是很有意义的.根据1945-2006年JTWC的数据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TC活动的一些最新概况.从时间分布特征上来看:TC频数呈增加趋势,有两个上升阶段,两个下降阶段;台风和强台风与TC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自2000年至今有上升趋势;在季节上分布上,热带气旋,台风和强台风频数存在时间上的延迟现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TC源地在0°~30°N范围内,纬向发生高频区轴线位于12.6°N,经向对应于南海海区和菲律宾以东及关岛附近洋面有两个峰值;TC强度越强,其发生高频区纬向轴线向赤道方向移动,而经向轴线向东移动;南海海区不是强台风的高发区;台风和强台风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在145°~155°E之间移动;纬向轴线在6°~14°E之间移动,强台风的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始终位于台风轴线的东侧,而纬向轴线位于其南侧.  相似文献   
62.
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灾害评估和预测模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通过对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的灾害研究,建立了三个适合当地情况的灾害评估预测模式,拟合效果较为理想,可在热带气旋影响结束后的1-2天内对灾情作出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通过对我国1980~1989年热带气旋灾害的分析与评估,指出热带气旋灾害具有影响偏南、多集中于夏季且与冷空气等气象灾害重叠、加重灾情等特点,总结了以往防治台风灾害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4.
珠江三角洲地区热带气旋逐时雨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省自动观测站、常规地面站的逐时降水量资料,对1999-2002年登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动态合成等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前后广东的逐时雨量和热带气旋本身的逐时雨量都发生了变化;热带气旋降水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降水量级越强,分布不对称性越明显;随着降水量级的减弱,最大出现概率圈有外移的趋势;极强和强等级时雨量的落区与热带气旋移动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65.
<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对海洋工程的海上施工影响巨大,如何了解台风的活动规律,选择最佳避台方案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确保船舶施工安全和航行安全,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是海洋工程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下面本文将结合海  相似文献   
66.
《环境》2005,(10):83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极端形式。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相似文献   
67.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7月3日山西榆次超级单体风暴的演变和结构特征,并探讨了其维持机理。结果表明:该超级单体系发生在蒙古冷涡控制的天气背景下,西北向移动的左移超级单体,其低层钩状回波位于超级单体的左前侧,两条出流边界分别位于钩状回波的西北和东南。中-强的垂直风切变和较高位置的干冷空气入侵,使下沉气流稀释严重、地面外流发展滞后和较弱;中高层入流的干冷空气辐合传播大于低层出流边界辐散传播速度,使驾御超级单体强弱和存亡的中气旋不断从环境场吸收能量,并在其内部维持-支强盛的上升气流,这些因素是该超级单体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等资料,对2006年3个深入内陆的热带气旋产生大暴雨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碧利斯虽强度属3个热带气旋中最弱的一个(只达强热带风暴等级),但由于它与南侧强西南季风结合,使其产生暴雨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异常强盛,因而导致其暴雨强度最强、范围最大、灾害最严重;(2)螺旋度垂直分量20×10-7hPa.s-2等值线包围区的水平范围和螺旋度正值区垂直伸展高度及各层中心值强度与暴雨强弱有较好的关系,且暴雨区主要落在700 hPa 20×10-7hPa.s-2等值线包围区内;(3)暴雨发生时,3个热带气旋的湿位涡MPV1场均呈现下负上正分布,说明低层为不稳定层,同时均出现高层MPV1正值区向低层下伸的现象,反映不稳定能量开始释放;(4)由于3个热带气旋均未与冷空气结合,故MPV2值均较小,因此湿位涡的湿正压项(MPV1)对产生暴雨的作用大于湿斜压项(MPV2)。  相似文献   
69.
利用Micaps实时资料、T639数值预报资料、MM5中尺度数值预报资料,对2012年3月4-6日期间辽宁地区发生的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天气形势、云宏观和云微观物理量场进行了再分析,探讨并总结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结果表明:该次春季大范围雨雪天气是高空冷涡底部分裂的高空槽结合地面河套气旋共同影响的;水汽条件及水汽输送条件是判断降水强度及人工增雨潜力的重要条件;立体分析宏观及云微观物理量场是确定人工增雨作业时间和部位的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类似的河套气旋或河套倒槽的降水天气系统提供人工增雨经验。  相似文献   
70.
符传博  丹利  佟金鹤  徐文帅 《环境科学》2023,44(6):3089-3097
基于2015~2020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181个热带气旋资料,海南岛18个市县臭氧(O3)小时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对海南岛O3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年共有40个(22.1%)热带气旋的生命期间海南岛出现了O3污染天气,热带气旋生成个数偏多的年份,O3污染天数也偏多,其中2019年污染天数最多最严重,高污染(≥3个市县超标)天数高达39 d(54.9%).高污染(HP)类热带气旋有逐年增多趋势,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25(通过95%信度检验)和0.667个·a-1.热带气旋强度与海南岛O3最大8 h滑动浓度平均值(O3-8h)成正相关关系,其中在台风(TY)等级,HP类热带气旋占所有样本数的比例高达35.4%.热带气旋路径聚类分析表明,南海生成影响型(A类)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最多,共有67个(37%),同时最容易造成海南岛出现大范围和高浓度的O3污染,A类热带气旋中HP的个数和海南岛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