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97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30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汉江流域1961~2018年多尺度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灾害,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事件的发生愈发频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1961~2018年汉江流域0.25°×0.25°格点降水资料,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定量分析了汉江流域的月尺度、季尺度、年尺度气象干旱的干旱趋势、干旱频率及干旱强度,揭示了汉江流域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I值能较好的反映汉江流域气象干旱变化特征,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I值波动幅度减小,稳定性增强.月、季、年尺度SPI序列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80、1988、1994年,季尺度和年尺度SPI序列分别表现出2和4年的显著周期性特征.(2)汉江流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中部地区干旱化、东部和西部地区湿润化的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干旱强度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特征.其中丹江口水库附近区域和唐白河下游段呈显著干旱化趋势,丹江口以上区域干旱频率最高,干旱强度最大,轻旱、中旱事件频发.(3)各地区的季节性气象干旱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丹江口以下地区秋旱趋势最显著,唐白河地区夏旱发生频率最高,且以轻旱、中旱事件为主,丹江口以上地区秋旱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海口市区4个站点2013—2018年臭氧(O3)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O3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超标情况及其与前体物NO2和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口市区O3浓度总体偏低,但2013—2018年各站点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海大站、海师站、龙华站和秀英站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26、3.84、3.02、2.93 μg/(m3·a),其中海师站、龙华站和秀英站分别通过了95%、98%、90%的信度检验。秋、冬季海口市O3浓度最高,其中10月O3浓度月平均最大值出现的概率最大,最小值主要出现在8月。O3浓度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早晨08:00前后O3浓度最低,午后15:00最高。海大站超标率最高(2.82%),海师站和龙华站次之,秀英站最小。4个站点的超标日O3浓度均逐年上升,表明海口市O3超标现象在恶化。O3浓度与日照时间成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成负相关关系。当相对湿度为60%~85%、日最高气温为20~30℃时,海口市发生O3浓度超标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3.
王慕华 《灾害学》2020,(4):103-107
从系统科学出发,应用软硬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领域。鉴于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兼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的特点,构建宏观层面基于WSR方法、微观层面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研究框架。研究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领域的物理-事理-人理内涵,分析由理解领导意图、制定目标、调研分析和实现方案4个步骤组成的工作流程。研究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三维结构模型,时间维包括灾前、灾中和灾后;逻辑维分析灾害发生不同阶段,决策层关注的问题,实施监控管理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以及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等;知识维涵盖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制、标准、规范,以及为实现监控管理所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等。通过实际案例证明该研究为气象防灾减灾监控管理领域提供一个标准、完整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994.
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气象预报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于成龙  郭安红  李帅  杜春英  王纯枝 《灾害学》2012,27(3):45-47,53
在构建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的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部地区5个试验点,以1972-1974年当地杨树烂皮病观测记录为标准,对该模型进行局部地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仅利用当地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报的准确率比较低,总体预报准确率仅为38 07%,而对气象要素进行空间插值能把预报准确率提高到72.16%.此研究可为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进行杨树烂皮病的气象适宜度预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北京市酸雨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2002年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站网在北京地区有两个观测站,2003年增至3个。根据北京3个酸雨观测站的有关资料,研究了北京市酸雨变化的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93-2007年北京地区降水酸度呈现两个阶段,即1993-2002年降水酸度稳定在较弱水平,而2003-2008年呈逐年增强趋势。第二,与2003年以前相比,2003年以后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浓度均呈明显增加趋势,二者比值逐步下降并低于3,这表明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酸雨已由硫酸型转为硫酸与硝酸并重型。第三,北京周边省、市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的增加及钙离子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减少是近年来北京地区酸雨增强的人为原因。第四,气象条件是酸雨发生的主要动力因素。一般情况下,在地面风速较小的季节酸雨频率较高,850hPa高度为弱的偏南风或发生低层逆温时可促进酸雨的发生。此外降水量的大小也与酸雨有密切关系,24 h降水量达暴雨量级时酸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6.
在分析江苏省风电场气象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江苏省为例的风电场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确定台风密度、龙卷风密度、雷暴密度、风机密度、单机发电功率、人均GDP这6个因子作为评估指标。结合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长江以北各县市风电产气象灾害风险度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沿海城市:南通和盐城区域为风电场气象灾害的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而同样为沿海城市的连云港与苏中地区的泰州市、扬州市和苏北地区的淮安为风电场气象灾害的中风险区,宿迁和徐州均为风电场气象灾害的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997.
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出现的,不用仪器设备也可观测到的非常明显的异常现象。宏观异常的种类包括:生物异常、地下水异常、地形变异常、电磁异常及气象异常等。生物异常是常见的地震宏观异常,其中大量的是动物异常。例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出现了30多种,近900起动物异常,个体数量超过2000例。表现有蛇出洞、老鼠成群结队搬家、猪狗嚎叫不止不进食、牛马惨叫不进  相似文献   
998.
赵华 《防灾博览》2012,(6):30-34
减灾教育在灾害频发地和发达国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日本经常被地震"光顾",因此其防灾措施之严格、灾难教育之全面,早已闻名于世。美国在经历了"9·11"事件之后,把对灾难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印度洋大海啸对东南亚国家的警示意义也同样值得一提。事实上,把灾难教育提上议事日程的国家绝不止这几个国家。联合国早在1989年就决定,将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减少自然灾害国际日",全球数十个国家纷纷开展了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999.
从供需关系的视角发出,利用蛛网模型分析再生资源价格波动的形成机理.再生资源的价格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供需的内部传导来解释,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主要有3个:再生资源的异质替代效应、生产成本的变动以及市场体系的不完备.厘清再生资源价格波动的形成机理,对于完善再生资源的价格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乌鲁木齐市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溯源与追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乌鲁木齐市大气中PM2.5的污染特征,分析其质量变化浓度与各种气象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利用美国空气资源实验室的HYSPLIT模型对颗粒物进行备季节代表月份的溯源和追踪分析,为正确认识乌鲁木齐市区大气PM2.5污染状况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为以后的对比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PM2.5质量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月,受采暖期的影响,冬季PM2.5质量浓度全年最高。(2)PM2.5的质量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性,与气压的呈正相关性;在无降水的前提下,PM2.5的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3)春、夏、秋三季PM2.5来源主要是阿拉山口、阿勒泰北部及南疆,冬季则主要来自于南疆。到达乌鲁木齐的颗粒物主要向河西走廊及阿拉山口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