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1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2436篇
安全科学   836篇
废物处理   603篇
环保管理   570篇
综合类   5635篇
基础理论   677篇
污染及防治   1584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680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两段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污水厂设计规模 70 0 0m3 d ,进水CODCr3 0 0mg L ,BOD515 0mg L ,SS 2 0 0mg L ,采用两段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 ,运行结果表明 ,出水水质达到G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2.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炭比未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蛋白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至121%与653%.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及综合酶活性均在0.5~1mm中等粒径土壤团聚体中产生富集效应,其酶活性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显示,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添加2.5%的生物质炭对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酶活性受酶种类、生物质炭量与团聚体粒径的综合影响;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沙子、砾石、珍珠岩三种填料对生活污水中氨氮(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沙子对污水中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珍珠岩次之,砾石的去除效果最差。三种填料对生活污水中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6%、20.4%和13.3%。  相似文献   
64.
我国氧化塘工程技术进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金质 《环境工程》1990,(6):59-61,63
<正> 氧化塘净化污水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经了初创、衰落和复兴三个曲折发展阶段。现在利用的氧化塘工程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采用人工强化措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新型净水技术,与原始的氧化塘技术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1988年调查,我国已建设85座氧化塘,处理污水总量170万t/d,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2%,与1985年调查统计的38座氧化塘相  相似文献   
65.
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2-2003年东海区带鱼年龄鉴定资料,并引用以往的带鱼渔业生物学研究结果,作为估算带鱼死亡系数和建立动态综合模型所需的有关参数值估算的依据,从而运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在现行渔业条件下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和带鱼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变更渔业利用情况对带鱼渔业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行渔业下(tc=0.5a,F=2.61/a),东海区实施3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能使年平均资源量增加87%,年产量增加29%,渔获平均体重增加42%;带鱼资源的利用虽处于捕捞过度状态之中,但尚能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资源结构利用不合理之处是捕捞大量的幼鱼群体,渔获个体依然过小,渔获平均体重仅为75g/ind.;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随tc变化的影响大于随F的变化,建议在维持现有伏季休渔制度下,应逐渐降低捕捞强度,并以提高起捕规格放大网目尺寸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首选的渔业管理目标,应是较为现实的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66.
对2003年7月15~9月28日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Na 、NH4 、K 、Mg2 、Ca2 、Cl-、MSA、SO2-4、NO3-、C2O2-4和CH3COO-11种离子的浓度.离子组成表明,气溶胶主要以海盐颗粒为主,其中(Na Cl-)的贡献平均为60.2%;其次为硫酸盐.根据因子分析,11种离子归为4个因子,解释方差为83.7%.因子1包括Na 、nss-Mg2 、nss-Ca2 、Cl-和nss-SO2-4,代表陆地和海洋混合源,解释方差为41.2%;因子2包括NH 4、nss-K 和NO3-,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所释放的二次污染物,解释方差为18.9%;因子3只有MSA,来源于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排放的二甲基硫(DMS)的氧化,解释方差为11.9%;因子4包括CH3COO-和C2O2-4,主要来源于高纬度的北温带北部森林大火,解释方差为11.6%.  相似文献   
67.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矿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矿区生活污水,针对矿区生活污水水质COD为240mg/L,BOD为120mg/L,SS为100mg/L,pH为7.6的特点,处理后出水可达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工艺设备简单,占地少,运行便利,又剩余污泥量少。  相似文献   
68.
采用氧化沟法处理酿造曲酒污水,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是一种处理曲酒污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将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台子矿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由以卡鲁塞尔氧化沟为主体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改造为更适宜在北方气候条件下运行的A-O法工艺;同时对系统的启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0.
沈阳理工大学学生城中水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中水回用工作的推广实施积累了经验。尤其是采用比较简单的污水处理工艺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沉淀和生物接触氧化以及最后的过滤和消毒,这样的工艺比较适合中等规模的投资,从回用水的经济效益上看这样的中水回用系统还是比较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