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6篇
  免费   994篇
  国内免费   3482篇
安全科学   543篇
废物处理   740篇
环保管理   518篇
综合类   6888篇
基础理论   1105篇
污染及防治   2126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通过接种Penicillium sp.和模拟小麦根际环境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隆在Penicillium sp.和小麦根际分泌物协同作用下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丰富了土著微生物和外源微生物,对甲磺隆的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种Penicilliumsp.的根际土壤中甲磺隆降解半衰期为8.6 d,其降解速率是接种Penicillium sp.的非根际土壤的1.8倍,是普通根际土壤的2.7倍.继续追加甲磺隆的试验表明,接种菌株Penicillium sp.对甲磺隆的降解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2.
苯胺废水的超声波降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多种频率和强度超声波对苯胺废水进行处理的实验表明 :其强度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再将超声与紫外、氧气联合进行动态处理 ,结果显示其降解效率大为提高 ,为此类废水实现工业化处理提供了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3.
聚磷酸钙可降低纤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青  石宗利 《环境科学》1997,18(2):52-53,57
为解决材料在环境中的降解问题,制备了聚磷酸钙纤维,研究表明其结构为无定形玻璃态,抗拉强度为1.90GPa,弹性模量为67.5GPa,并可发生化学降解,故可作为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的增强纤维。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研究了六种萘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与臭氧的反应,发现1-萘酚,2-萘酚,2-萘胺,吐氏酸臭氧氧化降解明显比周位酸,2-萘磺酸迅速。在试验的臭氧投加量下,它们的可生化性得到较大提高,对前四种化合物进行预臭氧加生化处理将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同时发现臭氧化后,COD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溶液的pH值随反应的进行不断降低,而DOC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5.
微生物降解含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活性污泥和培养的菌液降解耗氧速率,基于微生物耗氧速率评估对十二烷,苯,正庚烷及环已烷的生物降解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监测耗氧速率是评估生物降解含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6.
亚麻沤制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经过厌氧处理后,出水COD、BOD_5仍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采用接触氧化法处理后,出水COD在154.75mg/l~291.72mg/l之间,BOD_5在17.01mg/l~56.6mg/l之间,达到了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处理后水回用沤麻,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做到了废水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7.
比较了3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探讨其去除藻类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淹没式曝气生物陶粒滤池(I型)在4-6m/h过滤速度条件下,对藻类总数的去除效率稳定,平均为70%左右;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中心导流筒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Ⅱ型)与直接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Ⅲ型),在试验初期对藻类总数的去除率较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2%、51.6%。但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试验后期对藻类的去除效果逐步得到提高,平均达70%以上。生物膜对藻类的生物絮凝、吸附、生物膜的脱落沉降等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藻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8.
土地渗滤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北方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在土地渗滤系统处理中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数变化情况,并探讨了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9.
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替代预加氯系统处理低温、含异味和较高色度的黄河原水进行了综合研究。与预氯化、混凝沉淀系统相比,二氧化氯预氧化、混凝沉淀系统对藻类的去除率提高了30%~40%,使嗅和味的阚值降低了10~20,但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的变化不明显。由于进水色度变化较大,对色度的去除率变化也不明显。运行证明,该系统改造后对降低以微污染黄河水为水源的北方给水处理厂冬季运行过程中的出水嗅和味的阚值、增加藻类的去除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运行费用也较低。  相似文献   
130.
综述了黄磷尾气的几种净化方法 ,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 ,并对净化后的尾气用途作了简单介绍 ;分析了黄磷尾气净化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