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7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2999篇
安全科学   620篇
废物处理   713篇
环保管理   478篇
综合类   6005篇
基础理论   960篇
污染及防治   1689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两段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污水厂设计规模 70 0 0m3 d ,进水CODCr3 0 0mg L ,BOD515 0mg L ,SS 2 0 0mg L ,采用两段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 ,运行结果表明 ,出水水质达到G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2.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炭比未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蛋白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至121%与653%.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及综合酶活性均在0.5~1mm中等粒径土壤团聚体中产生富集效应,其酶活性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显示,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添加2.5%的生物质炭对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酶活性受酶种类、生物质炭量与团聚体粒径的综合影响;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63.
我国氧化塘工程技术进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金质 《环境工程》1990,(6):59-61,63
<正> 氧化塘净化污水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经了初创、衰落和复兴三个曲折发展阶段。现在利用的氧化塘工程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采用人工强化措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新型净水技术,与原始的氧化塘技术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1988年调查,我国已建设85座氧化塘,处理污水总量170万t/d,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2%,与1985年调查统计的38座氧化塘相  相似文献   
64.
针对灰水闭路循环系统结垢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活性晶种与惰性晶种混合防垢法的技术方案,即利用灰水中已存在的物质,采取不加药的方式,消除灰水结垢趋势。经过实验室机理研究、影响因素与条件试验,及模拟试验与现场中间试验,证明了该方案切实可行,是一种科学、合理、经济的防垢法。  相似文献   
65.
对2003年7月15~9月28日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Na 、NH4 、K 、Mg2 、Ca2 、Cl-、MSA、SO2-4、NO3-、C2O2-4和CH3COO-11种离子的浓度.离子组成表明,气溶胶主要以海盐颗粒为主,其中(Na Cl-)的贡献平均为60.2%;其次为硫酸盐.根据因子分析,11种离子归为4个因子,解释方差为83.7%.因子1包括Na 、nss-Mg2 、nss-Ca2 、Cl-和nss-SO2-4,代表陆地和海洋混合源,解释方差为41.2%;因子2包括NH 4、nss-K 和NO3-,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所释放的二次污染物,解释方差为18.9%;因子3只有MSA,来源于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排放的二甲基硫(DMS)的氧化,解释方差为11.9%;因子4包括CH3COO-和C2O2-4,主要来源于高纬度的北温带北部森林大火,解释方差为11.6%.  相似文献   
66.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矿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矿区生活污水,针对矿区生活污水水质COD为240mg/L,BOD为120mg/L,SS为100mg/L,pH为7.6的特点,处理后出水可达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工艺设备简单,占地少,运行便利,又剩余污泥量少。  相似文献   
67.
采用氧化沟法处理酿造曲酒污水,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是一种处理曲酒污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将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台子矿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由以卡鲁塞尔氧化沟为主体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改造为更适宜在北方气候条件下运行的A-O法工艺;同时对系统的启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9.
沈阳理工大学学生城中水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中水回用工作的推广实施积累了经验。尤其是采用比较简单的污水处理工艺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沉淀和生物接触氧化以及最后的过滤和消毒,这样的工艺比较适合中等规模的投资,从回用水的经济效益上看这样的中水回用系统还是比较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70.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