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661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1618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596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考察了振荡时期温度、PH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吸附热力学实验,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式和Langmuir模式较好地描述;可能的吸附机理为:一是NH分子通过偶极力和氢键方面吸附,二是NH4通过离子交换面吸附。  相似文献   
82.
研究利用 UASB反应器考察了 COD和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对COD的竞争情况 .发现在 HRT为 3.8h,SO2 -4 负荷为 6~ 7kg· ( m3· d) - 1 ,SO2 -4 浓度为 1 0 0 0 mg· L- 1 条件下 :1在 COD不足时 ,SRB与 MPB在竞争中占微弱优势 ;对于产甲烷活性比较好的厌氧污泥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SRB才能确立优势菌种的地位 .2 COD/ SO2 -4 比值决定了 SO2 -4 的去除率 .比值等于 2时 ,SO2 -4 的还原率在 95%以上 ;当比值为 1 .5时 ,SO2 -4 还原率为 75% ;当比值为 1时 ,SO2 -4 的还原率为 60 % .  相似文献   
83.
以无机氨氮废水(NH+4 N,500mg·L-1)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条件下逐渐缩短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30h~5h),连续运行260d.在反应器内的氨氮容积负荷和污泥负荷分别为1 2kg·(d·L)-1和2 13kg·kg-1·d-1时,氨氮去除率达98 2%以上.当HRT减少至7h时开始出现NH+4 N和NO-2 N的积累.尽管反应器内MLSS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在逐步上升,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数量分别从HRT10h和15h起开始下降.16S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 DGGE)的分析发现反应器内生物多样性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测序结果表明进行氨氧化作用的主要是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sp.),进行亚硝酸氧化的主要是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sp.).尽管反应器只进行无机氨氮配水,仍存在大量的异养菌,估计其生长是以胞外分泌产物和细胞裂解产物为基质.  相似文献   
84.
用电凝聚法处理轧制乳化废水,探讨了影响破乳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处理轧制乳化废水的效果很好,浊度去除率可达99.6%,COD去除率达99.5%。此外,还发现电凝聚法的处理效果优于药剂絮凝法。  相似文献   
85.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悬浮填料床作为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用不含有机碳的合成氨氮废水进行反应器的启动。系统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80%和60%左右。通过批式实验对全程自脱氮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器中DO的浓度,可以控制氨氧化和反硝化的比率;当DO为0.8mg/L时,氨氮几乎完全转化为氮气,氨氧化和反硝化在此时达到了动态平衡;在低DO情况下,氨氮和亚硝氮同时存在,氨氮和总氮的转化率都大幅度的提高,说明氨氮可以亚硝氮为电子受体,在无外加有机碳源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  相似文献   
86.
MAP法处理氨氮废水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MAP法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处理氨氮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淀的方式使废水中的氨氢浓度降到很低。而且沉淀反应不受温度、水中毒素的限制。由单项试验以及正交实验的方法对MAP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pH=8.5,反应时间为3h,Mg:N:P=1:3:1.0:1.1时为较佳反应条件;氨氮的去除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Mg:N比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7.
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还原与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隽  胡勇有  仲海涛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585-1592
采用投加烟束曲霉(Aspergillus fumisynnematus)菌丝球的方法去除含铬废水中的Cr(Ⅵ),通过研究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与总Cr浓度及pH值的变化规律来确定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作用包括还原与吸附,以还原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程度的吸附.适宜条件(30℃,150 r·min-1,pH=1.30,投加量10.0 g)下菌丝球能在48 h内将100 mL浓度为10~200 mg·L-1Cr(Ⅵ)溶液中的Cr(Ⅵ)全部去除,其中对总Cr的吸附率为30%~50%,对Cr(Ⅵ)的还原率则达到了99%以上,吸附平衡后解吸出来的Cr的形态95%以上为Cr(Ⅲ).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菌丝球投加量及温度对菌丝球去除Cr(Ⅵ)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球只有在低pH值时才能达到对Cr(Ⅵ)较好的去除效果.溶液初始pH值及Cr(Ⅵ)初始浓度的降低、菌丝球投加量及温度的升高均能提高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率,溶液初始pH值的降低及菌丝球投加量的增加均可提高菌丝球对总Cr的吸附率,温度则主要通过改变菌丝球的结构形态来影响菌丝球对总Cr的吸附作用.菌丝球对Cr(Ⅵ)及Cr(Ⅲ)均存在吸附作用,吸附在菌丝球上的Cr(Ⅵ)在酸性环境下易被还原成Cr(Ⅲ).  相似文献   
88.
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用作电厂冷却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TSE)用作电厂开式循环冷却水时,由于城市污水中氨氮、微生物及菌类含量较高,可能给循环水系统带来的危害,并探讨了危害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9.
城市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氨氮去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氨氮浓度较高的城市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模拟试验,研究了氨氮在两种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对系统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浓缩倍率的升高,循环水中氨氮浓度大幅度下降,大部分氨氮是由于冷却塔对氨的吹脱作用而被去除。试验过程中,氨氮浓度的降低没有导致系统的腐蚀。用氨氮浓度较高的城市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系统评价天然蛭石吸附氨氮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聂发辉 《四川环境》2004,23(4):15-19
采用在人工配置含氨氮的污水中投加蛭石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天然蛭石吸附污水中氨氮的饱和吸附容量以及蛭石吸附氨氮的等温吸附曲线,探讨了污水的pH值、温度、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及各影响因子的大小,结果表明,蛭石的饱和吸附量为20 8mg/g;蛭石吸附量在pH2 0~6 0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最佳pH为4 0~6 0;温度在15~35℃范围内,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减小,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蛭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pH>蛭石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这为蛭石作为一种新型氨氮吸附材料提供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