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2155篇
基础理论   576篇
污染及防治   492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固定化荧光假单胞菌降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海藻酸钠法包埋适冷性微生物荧光假单胞菌株AIS-11,并用于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所有实验均在批式反应器中进行。以L_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最佳包埋条件,并且对游离细胞和固定化菌体的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固定化珠体能将吸附和生物催化过程有机地耦联起来,有效地提高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降解速率,将底物最大利用速度(mg/L·h)从游离细胞的5.75(SDS)和5.12(SDBS)分别提高至22.89和25.14。  相似文献   
82.
以无机氨氮废水(NH+4 N,500mg·L-1)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条件下逐渐缩短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30h~5h),连续运行260d.在反应器内的氨氮容积负荷和污泥负荷分别为1 2kg·(d·L)-1和2 13kg·kg-1·d-1时,氨氮去除率达98 2%以上.当HRT减少至7h时开始出现NH+4 N和NO-2 N的积累.尽管反应器内MLSS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在逐步上升,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数量分别从HRT10h和15h起开始下降.16S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 DGGE)的分析发现反应器内生物多样性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测序结果表明进行氨氧化作用的主要是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sp.),进行亚硝酸氧化的主要是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sp.).尽管反应器只进行无机氨氮配水,仍存在大量的异养菌,估计其生长是以胞外分泌产物和细胞裂解产物为基质.  相似文献   
83.
对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测区34个沉积物样品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与CaCO3、Si、S、P、Cd、Fe、Ti、Pb、Hg等地球化学要素作了相关分析.同时分析了SRB与其所在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RB与Si、砂及底层水温为正相关;SRB与CaCO3、Fe、Ti、P、Pb、Hg、粉砂、粘土为负相关;而SRB与Cd、S的相关性因海区不同而不同.既有负相关.也有正相关.分析了这些相关状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4.
土著微生物修复铬(Ⅵ)污染土壤的条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铬(Ⅵ)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土著微生物初步解毒实验结果,将土著菌种制成六价铬还原菌剂,通过时间、温度、菌量、pH值、有机质用量等单因素条件实验,发现温度和有机质含量对六价铬还原影响显著,在上述各项较佳条件下施用该菌剂1个月后,对于浸出液六价铬浓度范围从10-55mg/L的污染土壤,六价铬的还原效果都可达到90%以上,高于化学法,这说明该菌剂可有效应用于六价铬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85.
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构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9种苯甲酸类化合物在pH=7时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TSA和ELUMO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甲酸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取代基团的种类及取代位置不同而不同;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致毒机制中可能有亲电作用发生,毒性可用TSA和ELUMO来联合描述。  相似文献   
86.
硫酸盐还原菌治理酸性矿山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酸性废水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文章介绍了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了SRB改善水体pH、去除重金属的原理,提出了SRB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优势,并结合处理效果阐释其应用工艺包括厌氧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强化技术三部分。最后针对SRB的研究及应用进行展望,提出筛选兼性厌氧菌、提高细菌耐酸性和抗毒性、改良固定化技术、硫还原法的应用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7.
高效菌活性污泥法处理分散染料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丽  贺启环 《环境工程》2002,20(1):77-79
针对复合微生物的筛选和分离进行了研究 ,分离出处理分散染料废水起高效降解作用的 2株菌种。结果表明 ,2株高效菌对分散染料废水降解能力很强 ,与普通菌结果对比CODCr去除率提高 17% ,并且高效菌对废水浓度的耐受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8.
饮用水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ˉ-N),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进行异养反硝化;自制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并用于自养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若以甲醇为碳源。当碳氮比(C/N)≥1.o时,室温下经UASB处理4h,NO3ˉ-N去除率为97.7%;若以乙酸为碳源。当C/N≥1.0时,30C下经固定化微生物处理6h,N03ˉ-N去除率为98.6%;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处理东湖现场水样,30C下经60h后。N03ˉ-N去除率达93.5%。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可迅速建立自养反硝化菌所需的厌氧环境,水样在室温下经72h处理,脱氮率达96.3%。  相似文献   
89.
国内采油废水处理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晓宇  何红梅  赵立志 《环境技术》2003,21(5):15-17,14
从水污染的定义出发,依次介绍了采油废水的组成及特点、处理采油废水的难点及传统物化方法和生物法处理采油废水的现状。  相似文献   
90.
高活性萘降解细菌Hydrogenophaga Palleronii LHJ38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昊  邱森  章俭  夏春谷 《化工环保》2006,26(2):87-90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和转化规律,以萘作为研究对象,从餐厨油烟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萘降解活性较高的细菌菌株,经菌种鉴定,定名为帕氏氢噬胞菌(H ydrogenophaga Palleronii)LH J38。测定了该菌的生长曲线和萘降解曲线,建立了菌株对萘的降解活性的定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在28℃、初始pH6.6、碳氮摩尔比为4的最适培养条件下,LH J3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 000m g/L的萘在96h内的降解率可达98%以上;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H J38对萘的降解活性可达47.3nm o l/(m g.m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