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84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稻田氮磷流失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稻田氮磷流失的途径,以及降雨、秸秆还田、施肥等影响因素,综述了养分管理、水分管理、生态拦截、农田尾水回用等稻田氮磷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应探索稻田氮磷流失源头控制和末端管控机制,加强生态拦截技术优化配置与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712.
713.
714.
韩新  王远  石磊  曹洋  陆根法 《四川环境》2010,29(2):23-27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合理进行SO2削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运用基于生产前沿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直辖市1990到2007年18年间的SO2有效削减百分比。计算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越优化的地区,该值越小。1990~2007年间的平均SO2有效削减百分比上海、广东、福建、海南最小,一直为0。北京、天津、浙江、江苏较低,平均SO2有效削减百分比分别为13.83%、15.31%、18.36%、21.14%,而河北、山东最高,分别为39.81%、32.00%,应该加强这些地区的SO2削减,采取措施提高SO2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715.
天津地区不同茄子种植模式对土壤氮磷淋溶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蔬菜种植具有水肥需求量大等特点,导致菜地土壤氮磷淋溶损失(以下简称淋失)风险较高。茄子作为中国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其种植地氮磷淋失问题不容忽视。为探索降低茄田土壤氮磷淋失风险的种植模式,采用田间渗滤池技术,对不同种植模式(茄子单作、茄子/小白菜间作、茄子/小白菜间作+黄花菜/矮化石榴植物篱、茄子/小白菜间作+柠条/沙棘植物篱)下菜地土壤淋溶液中氮磷含量进行监测,研究茄子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种植模式中,以茄子/小白菜间作+黄花菜/矮化石榴植物篱对TN、NO_3~-淋失拦截效果最佳,较茄子单作分别降低46.14%、51.62%;然而,不同种植模式对NH_4~+的淋失拦截无显著差异。与茄子单作相比,其他种植模式对TP的淋失拦截显著,其中以茄子/小白菜间作最佳,较茄子单作相比显著减少了40.80%。在茄子生产过程中,茄子/小白菜间作+黄花菜/矮化石榴植物篱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氮磷淋失风险,是适宜天津地区治理菜地氮磷淋失的一种有效措施,研究成果将为治理天津地区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16.
为了解植物种类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研究了4种植物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氮磷平衡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氨氮(45.53%~80.95%)、总氮(53.67%~80.30%)和总磷(32.97%~55.77%)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比未种植的人工湿地具有更高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其中黄菖蒲组对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美人蕉组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作用(34.84%~45.44%)是人工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基质吸附(20.90%~23.91%)是人工湿地磷去除的主要途径,但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的氮磷通过微生物去除的量更高。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相较于未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显示出更高的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和更高的脱氮除磷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硝化螺菌属是人工湿地中主要的脱氮菌属,也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高生物脱氮的原因。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丰度增加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高生物除磷的原因。  相似文献   
717.
为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沛沿河流域水质状况,通过对水稻田、杨树林和果园的土壤分别施用不同类型化肥后,模拟研究了土壤在受雨水短期浸泡及连续降雨情况下氮、磷的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对氮磷的保肥能力最佳,施肥时应以基肥为主;果园土壤及林地土壤的保肥能力均劣于稻田土壤,应采用少量多次追肥的方法。尿素与碳铵宜做基肥使用,而氯化铵与硫酸铵宜做追肥使用。  相似文献   
718.
污泥厌氧消化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若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附近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消化液中Mg^2+和Ca^2+的含量很低,严重影响了氮磷的回收效果。把造纸白泥和粉煤灰引入到污泥厌氧消化液氮磷的回收当中,可以明显地提升消化液pH和提高PO4^3-P和NH3-N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当造纸白泥添加量为4g/(L·h)时,曝气12h后,pH可达10.19,此时PO4^3-P和NH3-N回收率分别达到64%和45%;而当粉煤灰添加量为4g/(L·h)时,曝气12h后,pH达到9.63,PO4^3-P和NH3-N回收率分别为46%和41%。但仅用曝气方式处理,12h后,pH值仅为8.52,PO4^3-P和NH3-N回收率分别只有20%和18%。实验结果还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越大,pH上升速度越快,幅度越大,氮磷的回收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719.
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如何公平合理地在不同区域之间分配污染物削减总量是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对现有的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方法及其体现的不同分配思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污染物从产生、削减到排放的全过程影响因素,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污染削减分配公平准则。以COD削减总量分配为例,构建了相应的公平分配指标体系,重点考虑各地区在污染物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基于熵权法建立了体现区域差异的“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并对我国省际间COD削减总量分配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在考虑公平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性,为我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削减总量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20.
利用斑马鱼胚胎及幼鱼评价垃圾渗滤液的生物毒性,并结合理化指标对混凝沉淀-厌氧-电化学氧化-好氧组合处理工艺的毒性削减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3.28%和96.84%,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垃圾渗滤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毒性单位分别由63.69和99.01降至12.78和19.49,组合工艺的毒性削减率分别为79.93%和80.32%。研究表明,组合工艺能显著降低垃圾渗滤液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