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497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61.
实验用泥取自污水处理厂,经培养驯化为具有磷酸盐还原功能的厌氧活性污泥,通过调整不同磷源(大豆卵磷脂、骨粉、六偏磷酸钠、磷酸氢二钾、次磷酸钠、亚磷酸钠)、氮源(氯化铵、蛋白胨)及氮磷配比,考察磷化氢产气效能及磷酸盐去除率.结果 显示:所选的磷源及氮源均能使磷酸盐还原系统产生磷化氢气体,说明磷酸盐还原系统对各种形态氮磷化合...  相似文献   
762.
底泥-沉水植物-微生物系统在景观水体氮磷消减过程中有关键作用。为缓解底泥氮磷释放压力并探究底泥改造材料的选择与氮磷去除效果之间的联系,选用石灰石、白云石和蓬莱镇组紫色母岩作为改造材料,构建水-底泥-苦草系统,结合水体元素质量浓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泥改造联合苦草(sediment modification combined with Vallisneria natans,SMVS)对上覆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相较于未改造处理显著提高(P<0.05),蓬莱镇紫色母岩组处理效果最好,对总磷、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06%、80.96%。上覆水悬浮态颗粒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在门分类水平上,Actinobacteriota、Bacteroidota丰度在不同改造处理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属分类水平上,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 Mycobacterium为优势菌属,Mycobacterium在不同改造处理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Ca、Mg是驱动上覆水氮磷营养盐降低的主要元素。蓬莱镇...  相似文献   
763.
为检验小河流氮磷营养盐滞留中深潭地貌作用,在合肥市境内两条源头排水沟渠,开展深潭容积和水深的土袋原位调控实验,并利用示踪实验和模型模拟技术,估算了调控前后深潭渠段的暂态存储潜力和氮磷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土袋调控情形下,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Fmed200下降85.42%,As/A比值降幅达43.49%;二十埠河支流Fmed200下降82.67%~89.36%,As/A比值降幅达31.59%~39.78%,表明两条排水沟渠暂态存储潜力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情形相比,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NH4+吸收长度Sw增幅达18.38%,PO43-增幅达201.38%;二十埠支流源头NH4+增幅为15.91%~19.92%,PO43-增幅为7.05%~24.40%,意味着深潭容积减小、...  相似文献   
764.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765.
“太湖水质富营养,削减氮磷是关键”。经江苏省政府同意,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由省物价局、财政厅、环保厅、经贸委共同制定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单位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收费办法》,  相似文献   
766.
基于2013年凤羽河流域水质氮磷监测数据,解析流域水质氮磷特征,并分析影响其变化因素。结果表明:凤羽河水质氮磷质量浓度较高出现在3个时段,2月份,TN 0.95 mg/L~2.47 mg/L,以NO_3~--N(55.6%)和DON(32.0%)为主,人类活动是影响的主要因素;5—6月,TN 0.77 mg/L~2.47 mg/L,以NO_3~--N(64.3%)为主,TP 0.08 mg/L~0.70 mg/L,以PP(56.4%)和DTP(43.6%)为主,水稻种植和初期降雨是影响的主要因素;7—9月,TN 0.76 mg/L~3.73 mg/L,以NO_3~--N(47.4%)和PN(35.4%)为主,TP 0.07 mg/L~0.97 mg/L,以PP(74.6%)为主,日降雨量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治理凤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应分时段、分区域调控。  相似文献   
767.
为研究赣江吉安段近年来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河流污染治理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依据。以2014~2021年主要污染指标: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分析赣江吉安段氮磷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氮磷含量逐年下降,水质总体呈由劣转优趋势;(2)2019年之后,氮磷污染有了质的改善,说明“河长制”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效;(3)氨氮受工业污水排放点源和农业肥水面源双重影响;硝酸盐氮主要来源于水体内源污染;总磷主要来源于降水淋滤的面源污染。后期应注意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水体保持与修复,控制点源与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68.
滇池东南岸农业和富磷区入湖河流地表径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通过8次常规监测,对滇池东南岸10条以农业面源和受磷矿开采区影响的入湖河流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差异性。在南岸选取降雨过程相同的3条河流,开展暴雨径流监测,探讨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新宝象河的平均流量为2.6 m3/s,占总入湖流量的26.5%;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是滇池的主要污染指标,许多河流均已严重超标。河流水质在空间上可分为3类,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氮、总磷、溶解磷、硝态氮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达到了53.636%,氮、磷含量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降雨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浓度增长迅速,流量、悬浮物与大多数水质指标均有相关性,磷矿开采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降雨条件下更加明显,其悬浮物浓度在降雨条件下比只受农业面源影响的河流最高高出1.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