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535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948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28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水环境中镉污染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是一种有毒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成硫镉矿而存在,由于它的难降解性,低毒性,高稳定性,以及可蓄积性,水中镉的含量与日俱增,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监测水样中镉的主要方法是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植物修复技术,生物去除技术,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物理处理技术,化学沉淀法、铁氧化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技术对水中镉的去除,并对今后治理镉污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回流对陈垃圾反应器处理老年渗滤液污染物的影响,构建了回流的陈垃圾生物反应器,试验了不同温度、负荷和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力负荷12.8~25.5 L/(d.m2)的情况下,陈垃圾反应器对NH3-N、BOD5和COD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和70%以上。在不同温度下提高水力负荷,回流会抑制氨氮和COD的去除,但可显著提高TN的去除率,表明回流可作为提高老年渗滤液TN去除率的途径之一。利用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反应器中有Anammox脱氮途径存在。但是可利用碳源的缺乏仍是提高老年渗滤液脱氮效率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零价铁以其低毒、廉价、易操作且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中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零价铁处理污水的机理,对利用零价铁的还原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氯代有机物、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重金属、高氯酸盐、硝酸盐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零价铁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北京地区几次典型降水、降雪、大风等天气事件过程中大气PM2.5质量浓度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了降水、降雪、大风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均有明显去除效果,因去除机理不同,各气象因素对PM2.5的去除能力依次为风、降雪、降雨.  相似文献   
85.
不同SRT条件下厌氧污泥中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衡量污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中所含的四种氮素形态之间可相互转化,研究其过程中的氮素变化规律对于优化厌氧消化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5 d和10 d两种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研究,分析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RT为5 d天和10 d的两个系统中,均无亚硝态氮的累积,实验前期,10 d的系统中硝态氮的产生速率比5 d的快,但系统运行10 d后10 d系统的硝态氮的含量低于5 d系统。在两反应系统中,氨氮的变化规律十分接近,10 d的系统中氨氮含量一直高于5 d的系统。总氮含量的变化与氨氮含量变化一致,四种形态氮素中,对总氮贡献最大的是氨氮。实验过程中,两系统中均并无明显产气现象,在SRT小于等于10 d的厌氧反应器中,虽然有发生反硝化反应,但通过该反应去除的氮素极少。  相似文献   
86.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产酸作用处理洗毛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锋  周立祥  王电站 《环境科学》2007,28(2):382-386
利用洗毛废水在低pH条件下,有机物絮凝沉降的特点,通过嗜酸性硫杆菌(Acidophilic thiobacillus)的产酸作用降低体系pH,破坏废水固有的稳定性,改变有机物的亲水性能,实现固液分离,达到去除COD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产酸作用能有效地去除废水COD,改善其脱水性能.当体系pH降至3.00, 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1.4%,处理后的废水有很好的机械脱水和沉降性能,比阻从大于9.81×1013 m·kg-1降至5.60×1011 m·kg-1.而对照处理在整个培养期内,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仅有20%的COD被去除.本研究为油脂含量高、难被生物利用的有机废水提供了一条新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7.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冠宇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7,28(7):1539-1542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 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2-4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88.
氯化镧改性黏土固化湖泊底泥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宪正  潘纲  田秉晖  陈灏 《环境科学》2007,28(2):403-406
用氯化镧对14种黏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这些改性黏土固化磷的效果.研究了pH对改性高岭土磷吸附率和镧离子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氯化镧改性,不同黏土的磷固定率由改性前的3%~14%提高到改性后的52%~95%.氯化镧改性高岭土在pH为5时,达到磷吸附率的最大值94.85%,并在pH值4~8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磷吸附率(>80%).在pH>6.5的范围,La3+溶出浓度低于0.0178 mg/L.  相似文献   
89.
Alga-lysing bacteria have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the alga-lysing strain P05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an immobilizing biosystem was immobilized by coke and elastic filler, forming two biological reactors.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algae, NH4^+-N and organic matter using the two reacto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P05 was an ideal algal-lysing bacteria strain because it was easy to be immobilized by coke and elastic filler which are of cheap, low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simple immobilization procedure. After 7 d filming, the biological film could be formed and the reactors were used to treat the eutrophic water. These two reactors were of stability and high effect with low cost and easy operation. The optim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f each reactor was 4 h. The algae removal rates were 80.38% and 82.1% (in term of Chl-α) of coke reactor and filler reactor,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NH4^+-N were 52.3% and 52.7%.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Mn were 39.03% and 39.64%. The strain P05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p. by 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16S rRNA gene, BLAS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sequences in the GenBank nucleotide database.  相似文献   
90.
浮床水蕹菜对养殖水体中营养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浮床水蕹菜对池塘养殖水质的改善效果,于2007年6月至11月,在6个2000m2的标准养殖池塘进行了中试研究.3个池塘放养常规鱼类和部分名优鱼类,并利用浮床技术在水面上种植200m2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另外3个池塘放养相同重量的常规鱼类作为对照塘.实验结果显示,种植塘的渔产量为1467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