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1334篇
安全科学   312篇
废物处理   150篇
环保管理   284篇
综合类   2935篇
基础理论   431篇
污染及防治   482篇
评价与监测   374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科学精准地服务西安市春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3-5月在西安市大气环境超级站开展VOCs在线连续观测,共观测出108种VOCs组分,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估算VOCs对臭氧和SOA的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西安市春季TVOC平均浓度为155.53μg/m3,其中OVOCs、烷烃和芳香烃贡献较高,占TVOC的79.35%。西安市TVOC日变化在夜间出现2个峰值,与路边站总碳氢变化趋势一致,结合甲苯/苯、异戊烷/戊烷比值分析,VOCs受机动车和工业源排放影响较大。芳香烃、OVOC和烯烃在二次转化中贡献较高,丙烯醛、丙酮和乙醇是西安市臭氧生成的特征组分;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乙苯对臭氧和SOA生成均影响较大;削减苯系物、OVOC和烯烃排放量是西安市春季抑制O3和SOA生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2.
覆盖型副产物原位控制是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的难点问题之一。论文通过搭建“中空纤维膜-好氧柱浸”组合反应器,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在“好氧-厌氧”耦合循环过程对浸出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发现,对于废旧印刷线路板,经过“好氧-厌氧”耦合过程原位去除浸出副产物后,二次好氧浸出铜浸出率由单次28.6%提高到了44.8%;对于黄铜矿尾矿,经过“好氧-厌氧”耦合过程原位去除浸出副产物后,铜浸出率由16.7%提高到了19.0%。浸出过程中,厌氧阶段能将浸出副产物原位溶解,并将副产物中Fe(Ⅲ)还原为溶解态Fe2+。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好氧浸出与厌氧还原溶解过程耦合,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原位去除浸出副产物,实现浸出过程中铁离子的封闭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废旧印刷线路板浸出效率,可为微生物湿法冶金工程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碱预处理过程城市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特征,揭示污泥调理的潜在机理,该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深入探讨氧化钙处理前后不同城市污泥中 DOM 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CaO 处理后 pH 值显著增大,污泥提取液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和总荧光强度增大;三维荧光通过 PARAFAC 解析出 3 种组分:类色氨酸 C1(280 nm/350 nm)、类富里酸 C2(320 nm/380 nm)和类络氨酸 C3(275 nm/300 nm),类蛋白质物质(C1+C3)是城市污泥主要成分;经 CaO 处理,从各组分荧光强度看,C1、C2 所占比例升高,C3 所占比例降低;从吸收光谱来看,SUVA254、SUVA260减小,E2/E3 增大,表明污泥提取液中 DOM 的芳香性减弱,疏水性有机质含量减少,相对分子量减小;C1、C2、C3 与 DOM 特征参数(SUVA254、SUVA260、E2/E3)及溶解性有机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我国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专利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公开的691项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专利为依据,分析研究了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进展,同时对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热脱附技术、淋洗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有机物污染场地修复专利技术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今后开展相关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相关专利于2010年后开始快速发展,研究创新点基本集中于高效技术的开发、节能以及二次污染的防治;热脱附技术在该领域应用广泛;氧化修复技术的开发是2017年的技术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而联合多种修复技术更能灵活地适用于实际场地修复的需要,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性能,选用阳离子疏水表面活性单体DBC和亲水单体AM,以EDTA-2Na为络合剂,以AIBN和APS-NaHSO3为复合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一种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P(AM-DBC)(PAD)。此方法具有工艺操作简单、无需添加其他模板和表面活性剂、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高和转化率高等优势。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总单体质量分数为40%、单体摩尔比n(AM)∶n(DBC)=7∶3、pH=4.0、反应温度为60℃、EDTA-2Na的浓度为0.5%时,产物PAD的特性黏数为1 018.7 mL·g~(-1),转化率可达97.2%。采用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模型对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预测出的实验参数,修正后进行了平行实验。当总单体质量分数为42%、EDTA-2Na的浓度为0.56%、pH=4、反应温度为60℃时,合成的PAD的特性黏数为1 027.1 mL·g~(-1),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仅为0.497%,可以较好地吻合,从而得到PAD的最优制备方法。制备的PAD性能优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可以广泛应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7.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当今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脱氮工艺,在厌氧条件下由厌氧氨氧化菌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具有无需曝气、无需有机碳源、剩余污泥产量少等优点.然而厌氧氨氧化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苛刻,影响因素众多,成为其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最大瓶颈.本文综述了五种主要影响因素(底物浓度、有机物、溶解氧、温度、pH值)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反应器类型、不同菌种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讨论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厌氧氨氧化技术,以期为主流污水处理中厌氧氨氧化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999.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动态聚类思想,建立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并将该方法用于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与投影寻踪聚类方法相比,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方法不但可以作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而且消除了投影寻踪聚类方法中密度窗宽确定的人为因素,把寻优过程和聚类结果有机结合起来,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对四湖地区的农产品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该地区的农产品优势资源为大米,淡水鱼、牲猪、蔬菜和水生经济作物中的莲藕等。通过对该地区的农产品加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存在的问题障碍了该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及变区域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优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