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滇池流域环境变迁及环境修复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池流域人口、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滇池水面的迅速缩减,使得滇池流域经济社会活动超过了其环境容量;滇池流域洁净地表水的截流与城乡生产、生活污水向滇池的肆意排放,使得滇池缺少源头活水而成为“污水池”。社会机制是修复滇池流域环境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特建议:增强居民环境意识,推动绿色社团建设,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发动公众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52.
湖泊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湖泊水文特性的重要表征。该关系与湖盆形态、湖泊与周围水系的水力联系等因素有关。鄱阳湖是长江中游的大型通江湖泊,洪泛特征显著。本文以鄱阳湖为例,研究洪泛湖泊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及非线性特征。基于1960~2010年实测湖泊日水位和流域日径流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方法分析多时间尺度上水位对入湖流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存在3个特征阶段:阶段1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从0°过渡到45°~90°,水位上升初期与流量同步上升,后期水位对流量的响应产生迟滞效应,滞后时间为2~9d;阶段2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在90°左右波动,入湖流量率先下降,湖泊水位却保持缓慢上升;阶段3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的相位变化与阶段1相反,从45°~90°过渡到0°,湖泊水位与入湖流量下降逐渐变为同步。本文提出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的3个阶段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概化其水文特征,对通江洪泛湖泊的水文特征有新的认识,为下一步湖泊水文过程的刻画与模拟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3.
以三峡库区四道桥滑坡消落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滑坡体孔隙水压力、水分含量及库水位实时监测系统,依托采集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开展库水位变化过程中滑坡体消落带地下水动态响应过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库水位升降过程中,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与库水位基本保持一致但相对滞后,上升时响应迅速,两者水位差为0.2 m,下降过程受地下水回流影响滞后时间相对较长,最大水位差为1.5 m,稳定在175 m水位时候库水爬高0.1~0.2 m;水分含量实测曲线很好反映了仪器安装层位岩土体的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其响应规律与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相结合可较好地分析滑坡体消落带地下水渗流动态过程,其成果为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为类似岩土体构成的滑坡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4.
水位变动下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位变动是湿地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了解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8月对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85种,隶属34科70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8个类型,狗牙根等5种群落为白夹溪消落带代表性植物群落;随着淹水程度的加深,群落组成呈现出由旱生植物到湿生植物的过渡趋势;植物群落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随水位梯度呈“∧”型变化趋势,辛普森指数呈“∨”型变化趋势。与156 m蓄水周期相比,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类型及组成、多样性均发生改变。水位变动是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55.
淮河流域暴雨灾害时空分布及趋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958~2007年淮河流域16个地面测站50 a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线性趋势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淮河流域暴雨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波动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呈现3个阶段,1958~1964年和1994~2007年为暴雨日数增长期,1965~1993年为暴雨日数减少期,且大多数年份正负距平约1~2 a交替出现,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明显增加;(2)淮河流域6~8月份暴雨量偏多的年份有13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洪涝也较为频繁,尤其2000年以后雨量明显增加;(3)Morlet小波的时频变化规律研究显示,淮河流域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时间序列,2、5、15、27 a是重要的周期性时序,淮河南北两部分表现出不同的暴雨发展趋势,淮河南部地区是暴雨中心地带,南强北弱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56.
针对洞庭湖区,以30 m分辨率的环境减灾卫星CCD影像为参考,对比分析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应用于MODIS遥感影像水体面积提取的优缺点。研究发现,选取NDVI并且赋予各月份各自适应的阈值进行水体面积提取,有效避免了采取单一阈值造成的枯水期水体误提以及丰水期水体漏提问题。将提取湖区面积与相应日期水位数据组成水位 面积组,建立湖区面积 水位相关关系。考虑到建立湖区面积与单一水文站点水位间相关关系存在一定空间不合理性,选取逐步多元回归法建立2003~2006年湖区面积与多站点水位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水位和低水位处,洞庭湖面积 水位关系年际间变化不太明显,但在中等水位处(如24~29 m),湖区面积 水位关系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同一水位处湖区面积有逐年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7.
鄱阳湖子湖“堑秋湖”渔业资源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堑秋湖"是广泛存在于鄱阳湖湖区且与鄱阳湖水文节律特征相顺应的一种渔业方式。为了解"堑秋湖"渔获物组成特征及其产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3年"堑秋湖"期间对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子湖大湖池和沙湖进行了连续3年的渔业调查。2011年,大湖池和沙湖与修河分别相通23d和10d,鄱阳湖属旱涝急转气候;2012年鄱阳湖水势较大,大湖池和沙湖与修河分别相通124d和108d。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3a调查累计获得鱼类59种隶属于6目12科43属。3年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物以鲤科鱼类为主,在种类上变化不大但优势物种有所改变且渔获物产量呈下降趋势,无度量多维排序结果(MSD)显示鱼类群落在不同年度和子湖间分离明显。经济鱼类的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与水位变化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经济鱼类产量与当日水位呈正相关性,但2012年和2013年两者的相关性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8.
针对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8机组六号高压加热器在低负荷工况的水位波动问题,利用Python的Pandas模块将厂级信息监控系统(SIS)中10年的运行数据按照年份分组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水位、进水温度、出水温度、疏水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六号高加水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疏水温度、进水温度是影响液位波动...  相似文献   
159.
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的青海湖现代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化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2005年以来水位和湖面的逆转回升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变暖情形下我国北方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及其趋势。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河水化学、(次)降水量和径流量等数据,探讨了2005年以来青海湖湖水的来源和水位持续回升的原因。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青海湖水位的变化与降水量和径流量紧密相关;近些年的持续回升则主要取决于全球增暖情形下区域夏季降水强度和降水量的同时增加,地表径流和/或地下水补给起着一定作用,而冰川融水的贡献则十分有限。我们认为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是全球增暖情形下区域降雨模式的改变、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以及流域植被生态改善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0.
为探索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及水位波动对土壤剖面中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以洱海近岸农田原状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模拟常规氮浓度的浅层地下水进行水位波动(SND)和持续淹水(SNF),以及无氮浓度的浅层地下水位波动(0ND)后土壤剖面氮浓度和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变化,探讨了土壤因子与功能基因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NF、SND和0ND处理较试验前土壤剖面中溶解性总氮(TDN)浓度分别降低了44%、21%和30%,NO3-N浓度分别降低了55%、28%和38%。同时,0ND和SNF处理较SND处理土壤剖面中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分别降低20%和1%,厌氧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则分别增加68%和7%,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分别降低34%和增加23%,土壤含水率(MC)、NH4+-N、NO3-N和TDN均为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土壤剖面持续淹水会显著降低溶解性氮浓度,浅层地下水波动及水中氮浓度引起的土壤剖面干湿交替和氮浓度变化是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