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梯形渠道岸边排污浓度分布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限区域圆形瞬时源扩散的浓度分布公式人手,推导出梯形区域内瞬时线源扩散的近似浓度计算公式,进而得到了梯形渠道岸边排污的浓度分布公式计算公式表明,边坡倾角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影响较大,浓度值随边坡倾角的增加而减小,近似遵循双曲线的递减规律.浓度分布解析解得到了扩散方程数值解的良好验证,两者在污染源附近有所差异,但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计算结果愈加吻合,该解析公式可为天然河流岸边污染混合区的污染物浓度估算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李启彬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5):81-84,106
本文对填埋场渗滤液产生和运移的水力学特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建立在填埋垃圾均质各向同性假设基础上的渗滤液运移模型不能满足日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系统的设计和操作运行需要,基于填埋垃圾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填埋场水力学特性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两种填料生物膜工艺脱氮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不同填料所组成的生物膜反应器(1号和2号反应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个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有机物、脱氮能力,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停留时间等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2号反应器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比1号反应器分别高出了29.88%和19.68%,这是因为陶粒的比表面积较蜂窝陶瓷有绝对优势所致。但是2号反应器的总氮去除率比1号反应器要低7.11%,通过研究两个反应器中硝态氮浓度和生物相分析发现具有较大差距。填料作为生物膜工艺中的核心,其材料、结构等影响到生物膜的性质和反应器内水力学特性,是决定生物膜工艺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平  钱易 《环境科学》1995,16(2):88-90
从反应器理论、生物膜动力学及水力学的角度对内循环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流态、生物膜降解有机物及启动挂膜特性进行分析,认为在内循环三相流化床中D/ud=const,对于一般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求出了效率因子,建立了内循环速度与反应器尺寸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可能进一步提高反应器处理效率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层式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水力学特征对其污染物去除过程有重要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多孔介质模型对分层式潜流人工湿地内部的流场进行模拟,并分析了不同进出口位置对湿地水力学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分层式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内部速度分布的差异较大,水流多从进口端的左半部汇人下部砾石层以大于3.69×10-4m/s的速度出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系统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环境水力学研究的高效率座标测量方法。经现场试验证明,该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提高工作效率数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模块化人工湿地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湿地基质铺设顺序、基质厚度和导流板设置方式下湿地内部的水力学性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保持各基质层铺设厚度一致(200mm)的前提下,由上至下依次按照中、大、小的阻力系数顺序铺设基质时,湿地模块内的水力学性能最优,水力效率(λ)可达0.912,在此铺设顺序下,当上、中、下层基质的厚度比设置为1∶4∶1并在模块湿地底部中间位置处(600mm)设置与下层基质等高(100mm)的导流板,湿地内部水力效率最佳,λ达到0.965。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三维粒子轨迹跟踪模型模拟香溪河水藻增殖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改变库区的水动力条件,会对库区及支流的水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应用三维非结构海洋动力学模型ELcirc,以及考虑营养物质浓度、水温、水下光照强度和流速等因素影响水藻增殖的粒子轨迹跟踪模型模拟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的水流及水藻颗粒的输移.同时,采用室内弯道水槽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验证后的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模拟弯道水流运动特性和弯道水流中的物质输移现象.采用验证后的模型研究了2007年9—10月三峡水库蓄水期香溪库湾的水流及藻类颗粒物质输移,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水体倒灌入香溪库湾产生回流,藻类颗粒向上游运动,考虑水藻生长过程的三维粒子轨迹跟踪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水藻颗粒的垂向分布及水藻生长的水华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娟  蒋良维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3):35-37,64
用作水流平面图的方法来计算河流累积流量,根据确定的流管系数对累积流量曲线进行分割,求得二维水质数学模型所需的流管宽度,水深和平均流速等水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