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本文应用国内外多年来关于水域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成果,对卫津河蓝藻"水华"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将生物操纵、底泥微生物修复、生物促生、人工增氧、生物浮床、生物移出等技术集成使用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02.
秸秆焚烧是农作物秸秆被当作废弃物焚烧,会对大气环境、交通安全和灾害防护产生极大影响。利用环境卫星、MODIS等卫星数据,可以开展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手段。自2009年起,每年夏秋两季,环境保护部都会对全国秸秆焚烧情况进行每日遥感监测,并及时通过环境保护部网站向全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303.
湖泊水动力对蓝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铜绿微囊藻的水动力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流速和温度以及营养盐浓度对藻类生长有着密切影响,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临界流速.不同营养状态,临界值不同,在N:P为4.5:1情况下推测临界流速为0.50m/s;在N:P为2.7:1情况下推测临界流速为0.30m/s.经太湖湖泊水动力过程的野外实地观测,风速在2.0~4.0m/s时,与水中叶绿素a浓度呈负相关;当风速≥5.0m/s时,叶绿素a浓度降幅最大,并一直维持在该水平.风力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变化,影响藻类的生长和聚集状态.水动力因素对蓝藻的生长及聚集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04.
将莆田市东圳水库垂向划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研究其藻类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影响的演变规律,进而明晰“水华”爆发机制。结果表明,水库中共检出浮游藻类7门39属,群落结构主要以蓝藻、绿藻、硅藻和隐藻为主,在不同季节沿水库垂向分布呈现显著差异性。表层和中层水体中优势藻类为绿藻门和蓝藻门,受水温、光照、DO和TN影响;深层水体优势藻类为硅藻和隐藻,主要受水温和TN影响。对水库中营养盐分析结果表明,东圳水库N/P平均值达到32.4,呈典型磷限制性特征,水库氮污染主要来自农业面源输入和内源释放。底泥中氮类物质易于在夏季分层期发生释放,并与DO结合发生形态转化后输入至上层水体,由此导致“水华”现象的发生。针对东圳水库水华防范与治理,需严格防控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并建设水力扰动设施以及增设原位修复装置等措施,全方位防控水华现象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东圳水库藻类功能组时空演替,有助于确定东圳水库藻类爆发机制,可为水库藻类治理、水环境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5.
水华是藻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大量繁殖的常见自然现象,是集环境、气象、水文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存在季节性的特征。本文对2021—2022年东风水库水华易发期的藻类群落结构、密度变化和水华暴发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水华防控的建议,为该水库的管理和饮用水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措施。做到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推进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06.
赤泥复合剂絮凝处理太湖水华藻与海洋赤潮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王军  赵颖  栾兆坤 《环境工程学报》2011,5(9):1933-1936
研究了一种新型赤泥复合剂对太湖夏季水华原水、实验室培养海洋赤潮藻及模拟海水的絮凝除藻降浊性能。结果表明,赤泥复合剂具有良好的除藻降浊效果,对太湖水华藻去除率为97.3%,原水浊度去除率为95%;对海洋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2种赤潮藻去除率分别高达99.1%和98.9%;对2种模拟海水的最高除浊率分别为96.3%和95.3%,其剩余浊度均低于4 NTU,从而为治理淡水水华与海洋赤潮提供一种新技术,同时为赤泥综合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07.
底泥悬浮对营养盐释放和水华生长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扰动引起的太湖底泥悬浮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其中底泥和上覆水均来自太湖,扰动强度以悬浮物浓度表示。实验监测了底泥扰动过程中以及扰动停止后48 h之内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采样间隔为6 h。实验结果表明,扰动明显增加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活性磷等含量,但是可溶性无机氮的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华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很可能是氮限制的原因。由此推测太湖一次风浪扰动过程引起的底泥营养盐释放不一定就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底泥中释放的营养盐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8.
选取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氮磷等营养盐、Ca2+、照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及群体形成的影响;通过对荧光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群体微囊藻形态的观察,从微观角度解释群体形成的生物学原因。正交试验表明,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成受初始氮磷钙质量浓度、温度、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最佳组合为氮磷钙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5 mg/L、260 mg/L,温度25℃,照度4 000 lx,在该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最大,胞外多糖(EPS)质量浓度最高。形态观察试验表明,在微囊藻群体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细胞间隙,且EPS和Ca2+在细胞聚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9.
近日从江苏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议上获悉,针对太湖今后仍有可能大规模暴发蓝藻水华的现状,江苏太湖流域年底前还将建成55个水站,以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据介绍,截至2009年5月,太湖沿湖6个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藻类密度未见异常。卫星遥感共计监测到蓝藻水华现象19次,与去年同期相比,  相似文献   
310.
以大宁河春季水华期间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通过描述大宁河春季水华期藻类及主要理化因子分布特征,揭示出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大宁河春季水华水华河段水体氮、磷含量较高,总氮浓度为1.2~4.11mg/L,平均值为1.748mg/L,总磷浓度为0.027~0.615mg/L,氮磷比均值为17.5。春季水华藻类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400~3800lx,水温为13.0~14.0℃时叶绿素a含量有最大增长,平均水温为13.4℃,藻密度与总氮、总磷、水温、DO、pH、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回水河段流速小于0.05m/s,流速是藻类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大宁河回水河段春季水华藻类分布较广,主要有甲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蓝藻门、裸藻门和黄藻门7门28属,其中甲藻门分布最广,其次是绿藻门。春季水华优势种主要有甲藻门的拟多甲藻,绿藻门的衣藻、小球藻,硅藻门的直链藻,蓝藻门的色球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