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396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455篇
综合类   2124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63篇
评价与监测   116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2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61.
水危机的解决—从管理入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之琬 《世界环境》1998,(3):38-38,16
对于我们不能负责地利用世界水资源,最常见的借口是水管理的支离发散。但是,似乎仍然没语气证据表明,在真正实际意义上和全球规模上,已经在采取行动纠正这种状况。对于水管理危机的唯一合适的反应似应是一个全面的主张。  相似文献   
62.
某大学化学实验室的一个液氮气瓶由于超压而发生了严重的破裂,导致了较大的损失.幸运的是,事故发生在凌晨3时,建筑物内无人,因此没有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63.
淮河流域是沿淮数百万群众的饮用水源,也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线路。为了解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近日有关人员赴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进行了调研。沿途与环保、水利部门及有关地市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实地查看了有关河流断面水质状况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情况,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西部地区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可持续发展因素之一.从环保意识、工艺适合性、资金的投入、经营体制、立法政策等5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在污水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5.
赵琼美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15-117
用大量实测水质资料,全面分析了柴石滩水库坝前、中部及库尾不同水域的水质现状,分析了南盘江入库河流弹药库水质代表断面的水质现状及水质变化趋势,提出了水库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6.
昭通市内的两条河流均已受到污染,其中主要纳污的秃尾河TP、TN、CODCr和BOD5已属劣V类水指标。各河流每年流入金沙江的BOD5为386.9t,CODCr为1021.4t,TN为276t,TP为36.6t。应从加强重点行业治理、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6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67.
结合1991和2004两年丰水期34个监测点(监测井位)的监测资料,从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化角度阐述抚顺市地下水主要含量成分的改变,认为抚顺市区地下水质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地面污染源的治理,地下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却是非常缓慢的。  相似文献   
68.
太湖水污染近期变动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水污染是公众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近3年调查资料,对太湖水污染治理措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水的治理、河道清淤和引水工程、农业面源治理及禁用含磷洗涤剂等)、水质变动趋势及影响太湖水质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太湖水污染的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70.
氨氮自动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氮是水污染物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氨氮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和养殖业,石化、化工生产企业是氨氮排放大户,此外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也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过量的氨氮流入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爆发,这是湖泊、近海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国内不少省市已把水域的氨氮列为必测指标,控制其排放,并相继出台了氨氮超标排污收费办法。氨氮已成为水域污染除高锰酸盐指数外的第二项主要污染物,对氨氮的自动检测、排放监控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