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1954-2009年气候实测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干旱发生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初的近10年为干旱盛行时期,尤其是2000年后至今,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干旱。大部分年份的干旱发生在拉尼娜事件或赤道东太平洋为冷水位相,副高较弱及偏东和北界偏北。从500hPa环流特点表明,东亚区盛行-、+、-距平场型式;冷空气偏向乌拉尔北部泰米尔至新地岛,黑龙江处在西风带高脊或高脊与副高结合体控制之下,维持高温少雨造成干旱。选取副高强、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的干旱典型年2004年。恰与过去年份发生的低温多雨形势相反,盛行-、+、-距平场型式,造成干旱。从旱年的水汽输送环境来看,来自欧亚大陆40°~50°N与孟加拉弯和南海的水汽输送通道,明显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42.
声音     
《环境教育》2013,(Z1):10
"雾本身是干净的,它是由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气象观测上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称为雾。真正造成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并非雾本身,而是霾。空气污染物囤积形成霾,并借着雾大唱主角儿。"——针对近几日备受关注的雾霾天气,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从环境污染的角度,介绍了PM2.5对形成雾霾天气的"贡献"。"南方无暖气是历史遗留问题,随着百姓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实际需要,为南方居民提供冬季供暖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是否应该供暖的问题,而是该如何供暖。  相似文献   
43.
国古代先哲很早就认识到影响或决定自然 生态环境的八大要素:天(包含时间)、地(包含空间)、水、火、风、雷、山、泽。其中,风不仅指自然界的空气流动,它在古人的眼里还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风又代表着所有的生命物,因为古人相信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与风密切相关并承担水汽、温度的调节,同时还输送氧气、二氧化碳等营养物质);其次,风与地(包括地形地貌)、水)、火(包括各种燃烧现象和化学反应)的关系极为密切,并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事实上,上述八大要素可以归结为四类,即天(包括风、雷)、地(包括山…  相似文献   
44.
利用1948—2008年的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四川地区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水汽含量相对变率、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四川空中水资源的稳定性与可开发性。结果表明:水汽含量的稳定性特征与水汽含量有密切关系,水汽含量高的东南部,水汽含量稳定;水汽含量相对低的西北地区,水汽含量不稳定。盆地月水汽含量的平均年际变化特点为:夏季小、冬季大,东部小、西部大,1948—2008年以来,区域平均的年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趋势。大部分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下层,主要来自印度季风区孟加拉湾和南海,而对流层中上层,则以中纬度西风带输送为主。春、秋、冬季四川东南地区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结合大气环流和大气湿度分布揭示了区域上空水汽汇聚,可以较好地指导云雨作业。  相似文献   
45.
光合有效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华北地区的4个站点开展了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的综合观测,得到了光合有效辐射PAR、总辐射Q等的变化特征.水汽和散射因子对于PAR/Q和PAR有明显的影响.基于能量观点,建立了实际天气PAR小时累计值(时累)的经验模式,获得了较好的计算结果.水汽因子对于PAR在大气中的传输有一定的作用,应给予重视.计算表明,华北地区受水汽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PAR以及占地面PAR的比例分别为7.99W.m-2和4.24%,受散射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PAR以及占地面PAR的比例分别为172.36W.m-2和95.76%.华北地区受水汽因子和散射因子影响损失于大气中PAR分别为15.33、309.30W.m-2,这一能量损失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差别.敏感性实验表明,地表PAR对于水汽因子、散射因子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PAR对散射因子的变化比对水汽因子的变化更敏感.水汽因子与PAR之间的关系与水密切相关,水汽因子项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大气中的各种物质成分(气、液、固态)对于PAR的直接吸收和间接利用(通过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包括均相和非均相过程)的总和.利用PAR经验模式计算了大气顶的PAR,计算误差为-3.5%.在目前及未来研究中,应该重视和考虑消耗于大气中的且与水汽有关的这部分能量.基于能量观点分析实测资料并研究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其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三江平原露水水汽来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莹莹  阎百兴  王莉霞 《环境科学》2011,32(6):1550-1556
为探讨湿地、水田露水氢氧同位素变化规律并辨析露水水汽来源,于2009年作物/植物生长季对三江平原雨水、地表积水及露水进行样品采集.通过测定样品δ<'18>O和δD,研究了露水、地表水体、雨水间的水力联系,确定了不同生态系统露水的水汽来源.结果表明,受不同降雨水汽来源影响,6月末~8月末露水中δ<'18>O和δD值总体变...  相似文献   
47.
分析了CRDS法测定CH4浓度与水汽含量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水汽含量在0.50%—2.45%(体积比,以V/V表示,下同)范围内的有效校正方法.采用CRDS法对水汽含量为0.93%的CH4标气进行多次测量,测量值经校正后与理论值的偏差均小于2.0×10-9(体积比,以V/V表示,下同),最大偏差1.8×10-9,优于大气本底CH4观测质控标准.校正瓦里关站CRDS系统试运行期间的CH4实测数据(水汽含量为0.50%—2.45%),与该站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系统(GC-FID系统,下同)同期测量结果相比,38.48%的数据偏差小于2.0×10-9,说明在系统未配备超低温冷阱除水单元之前,本文研究的校正方法适用于观测数据的校正.  相似文献   
48.
8月8日上午10时40分,吉林石化碳纤维装置低压蒸汽管线发生泄漏,伴随着巨大的噪音,蒸汽迅速向四周弥散,顷刻之间,周围几米范围内已被炽热的蒸汽笼罩。碳纤维装置低压蒸汽管线是否安全运行,关系到全车间的生产能否正常运转,如不及时处理,不仅生产会受到影响,后果也难以预测。事发突然,间不容发!正在当班的水汽班共产党员、党小组长张振声见此情景,一声巨吼:"跟我上!"随即率领党员杨怀宇、任悦明等人一骑绝尘奔赴现场……  相似文献   
49.
安徽省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安徽省80站1955~2005年逐日日照时数、云量、水汽压、降水量及合肥市能见度资料,采用t检验、线性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日照时数年、季节、月的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可能影响日照时数的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平均美10年减少88.3h;除春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季节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和70年代末都存在明显的突变,且都变少。安徽省日照时数大致呈纬向分布,分布形式为北高南低;除淮北市外,其它各站的日照时数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大的是淮北的西部和江淮之间中部地区。能见度、大气水汽压、降水量、云量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日照时数的显著下降与能见度的下降、大气水汽压的增加、年降水量和年雨日数的增加关系密切,而与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减少无关。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工业锅炉水汽检测工作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予以小结,分析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一些建议,对日后的检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