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氧化塘中溶解氧浓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实验,主要研究了氧化塘中不同表面照度下光照强度沿深度的分布,溶解氧浓度沿深度的分布,以及光照强度与溶解氧浓度的相互关系,并且对试验柱中藻类密度和溶解氧浓度的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氧化塘室内模型试验的照度选择和池深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4):34-34
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积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为10米,蓄水量为12.9亿立方米;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官渡、西山、晋宁、呈贡、嵩明五个郊县区的41个乡镇,人口密度是全市人口密度的2.8倍,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
为洱海流域生态湿地合理选取物种,本实验选取罗时江生态湿地苗圃基地12种挺水植物,研究其在不同水位条件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纸莎草、千屈菜、水芹耐干湿交替和浅水生境;茭白、香蒲和慈姑耐深水生境;酸模叶蓼有较宽的水位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24.
贵州草海湿地不同水深梯度下沉积物铁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文条件对湿地沉积物中铁赋存形态分布的影响,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贵州草海不同水深梯度下沉积物中铁各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沉积物中总铁含量在22.8—46.2 g·kg~(-1)之间,平均值为37.06 g·kg~(-1),随着水深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草海湿地沉积物中,各形态铁含量大小为残渣态(RES-Fe:7.16—41.22 g·kg~(-1))有机结合态(OM-Fe:1.68—13.94 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RED-Fe:2.29—6.96 g·kg~(-1))碳酸盐结合态(CARB-Fe:0.004—0.095 g·kg~(-1))可交换态(EXC-Fe:0.002—0.004 g·kg~(-1));各形态铁含量对水深变化响应不一致,RES-Fe、EXC-Fe和Tot-Fe含量随水深加深而减少,RED-Fe和OM-Fe含量随水深加深而增高,CARB-Fe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水文条件影响铁形态组成,季节性积水的S1和S2样点铁含量较高,仅以RES-Fe为主,占总量的87%—91%,而积水较深且长期淹水的S3和S4铁含量较低,以OM-Fe和RES-Fe为主,二者之和占总量的81%—85%.湿地沉积物中铁含量及其形态组成分布会因为水深变化而不同,铁的生物有效性也会因此发生改变,抬升水位有利于提高铁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氮磷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体氮磷比(TN/TP)对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及水系连通性的指示意义,对该区域26个湖泊开展了春、夏两季的水质调查,比较了不同水文、水质状况湖泊之间TN/TP差异,探讨了影响湖泊TN/TP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长江中下游湖泊TN/TP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性,春季TN/TP平均值为21.52±14.28,过水性湖泊、深水湖泊以及富营养化湖泊3种类型水体中,富营养化湖泊的TN/TP较低,为14.38±7.40,深水湖泊的TN/TP最高,为40.97±33.37;夏季调查湖库的TN/TP平均值为21.73±23.78,其中深水湖泊的TN/TP仍为最高,达96.38±45.91,富营养化湖泊的TN/TP仍为最低,达10.91±4.44.春、夏相比,过水性湖泊和深水湖泊夏季的TN/TP显著上升,而富营养化湖泊却明显下降,且降幅随富营养化程度升高而加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无论是春季还是夏季,湖泊TN/TP都与水体深度显著正相关.此外,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越高,TN/TP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就越弱,富营养化程度越低,TN/TP越高,磷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越明显.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营养盐策略上,多数湖泊控磷更为重要,在一些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湖泊,局部疏浚、合理挖深、外源控制和调整渔业生产方式等是值得探索的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26.
薛华 《防灾博览》2010,(6):72-81
<正>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达93米,透明度高达11米,最大能见度为12米,湖水清澈蔚蓝,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  相似文献   
27.
长江河口北槽浮泥消长过程的现场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8月21-24日(小潮汛)和9月3-6日(派比安台风过后,寻常潮)在长江河口北槽下段通海航槽中进行定点观测浮泥潮周期变化过程及影响要素,对这些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描述和综合分析。长江河口北槽浮泥由细颗粒粘粒泥沙组成,中值粒径为7.23μm,小于4μm极细颗粒泥沙占32.7%;浮泥的发育和运动存在明显的大小潮和涨落潮周期和风暴潮变化规律,实测小潮落憩浮泥厚为0.96m,涨憩为0.78m,涨急为0.20m左右,寻常潮落憩浮泥厚为0.73m,涨憩为0.53m,涨急为0.17m左右。若遇小潮汛大风,因水位低,流速小,风浪对潮滩冲刷强,带入河槽泥沙多,河槽浮泥发育良好,反之(大潮)浮泥发育差。可见,北槽浮泥形成、发育和消失与泥沙来源、水流速等因素有关,若遇盐水入侵,便有利于浮泥充分发育;北槽浮泥容重均较小(γs<1.25t/m^3),而且活动性较大,对适航水深没有明显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8.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世界百大入侵植物之一,因其入侵扩展蔓延速度快,从而对原生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目前关于凤眼莲入侵扩散机制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在不同水深梯度下风眼莲入侵强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及种间关系影响的研究相对空白.因此,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凤眼莲和两种常见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  相似文献   
29.
乌梁素海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张生  李畅游  詹勇  王爽  计亚丽 《环境化学》2011,30(9):1678-1679
乌梁素海,地理坐标为40°36′—41°03′N,108°43′—108°57′E,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湖区呈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形态,南北长50 km,东西宽20 km,水域平均水深为1.5 m左右,最大水深2.5 m左右,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现有水域面积285.38km^2。  相似文献   
30.
分层水库水深对扬水曝气原位控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昕  许岩  王雪  刘伟  黄廷林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5):1166-1172
扬水曝气是分层水源水库原位藻类控制的有效技术.针对西安金盆水库扬水曝气水质改善工程典型设计工况,采用商业化Fluent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水深条件下扬水曝气器的外围流场,分析了水深对扬水曝气控藻区域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扬水曝气器外围流场稳定时,进水口附近的顺时针环流和其他区域的逆时针环流共存,进水口顺时针环流范围和强度不受水深影响,水流速度沿扬水曝气器径向减小.当水深从50 m逐渐增加到110 m时,扬水曝气核心控藻区域的百分比从12.5%增大到30.6%,核心控藻区域半径从60 m增加到175 m,藻类完全混合的时间从16 d增加到30 d.当水深不浅于65 m时,藻类在补偿点以下的停留时间均大于48 h,且随水深的增加而延长.非核心控藻区域内的藻类随逆时针环流被动迁移至核心区域,最终悬浮并滞留在扬水曝气器底部附近.分层水库中扬水曝气器合理设计间距为水深的1.2~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