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788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冯倩  周忠发  侯玉婷  陈全  王历  谭玮颐 《环境工程》2017,35(12):154-158
为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三都县为例,结合三都县实际情况构建包括2个准则层、5个要素层、9个指标层的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S技术从遥感影像上提取评价指标数据,结合GIS技术与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FEI)模型评价三都县生态功能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三都县生态环境质量总评价值为65.33,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呈现良好趋势,但各个乡镇生态环境质量不一。全县存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少(仅占全县国土面积29.83%),污染物浓度接近超标状态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三都县水源涵养功能定位,未来发展应加大水源涵养能力与水土保持能力的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地科学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62.
准确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实现饮用水安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基于源头削减和全过程协同管理的思路,将GIS平台、ArcSWAT模型、成本-效益分析技术相结合,以贵州省红枫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通过对近5年(2010-2014年)水污染负荷特征进行模拟,识别影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在此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总氮、总磷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为农业面源,其中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的负荷贡献分别达到89.7%和91.8%,总氮和总磷负荷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部地势较高且农业耕作活动频繁区域;② 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测土配方施肥、1°~15°坡耕地等高植物篱、保护性耕作、植被缓冲带的成本-效益比较高,在该区域水环境污染控制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③ 基于水污染关键源区识别结果,划定饮用水源四级风险区,其中一级、二级风险区总面积为97.6 km2,仅占原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面积的41.4%,可削减总氮、总磷负荷的60%~70%,所需的搬迁成本仅为原划定方案的35%.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中西部人口密度大且逐水而居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管控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三江源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为研究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状况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利用InVEST(Integrat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和RWS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模拟,结合实地观测数据,系统全面地评估2000年以来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构成、质量和服务功能变化,并揭示其成因.结果表明:① 2000—2010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草地退化状况轻微好转,产草量和生产力微弱增加.植被生长季水热条件的改善是促使产草量增加和草地退化态势趋缓的重要原因,同时生态工程的实施也发挥了积极作用.② 2005—2010年局部重点生态工程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轻微好转,但区域整体好转趋势不明显.土壤中w(有机质)明显增加,但对于土壤保持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植被根系层的恢复却比较缓慢,降雨侵蚀力的增强加速了土壤侵蚀过程,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基本上没有提高.③ 2000—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土壤湿度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水质稳定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定的Ⅰ~Ⅱ类.降水量和冰川/积雪融水量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大,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退化导致地下水库枯水季径流调节作用增强.④ 生态工程实施后,生物栖息地的生境退化状况轻微改善,野生动物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64.
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的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承德市丰宁县小坝子乡5种密度(600,925,1 200,1 375,1 525株/hm~2)的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地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土壤容重随密度的变化大小排序为925株/hm~2600株/hm~21 200株/hm~21 525株/hm~21 375株/hm~2;同一密度,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土壤容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杨树林的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4.51%~50.52%,排序为1 375株/hm~21 525株/hm~21 200株/hm~2600株/hm~2925株/hm~2;不同密度杨树林的最大持水量的范围在457.53~667.33 t/hm~2之间,排序为1 375株/hm~21 525株/hm~21 200株/hm~2600株/hm~2925株/hm~2。(2)枯落物的厚度、蓄积量、持水量、拦蓄量均随密度的增大呈增大的变化趋势,排序为1 525株/hm~21 375株/hm~21 200株/hm~2925株/hm~2600株/hm~2;但是最大持水率的排序为1 375株/hm~21 200株/hm~21 525株/hm~2925株/hm~2600株/hm~2。(3)综合土壤和枯落物来看,林地持水量的排序为1 375株/hm~21 525株/hm~21 200株/hm~2600株/hm~2925株/hm~2,即林分密度为1 375株/hm~2的杨树人工林的林地涵养水源效果好,可为今后在承德市丰宁县地区营建合理的杨树人工林造林密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5.
以四川省蓬安县为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蓬安当地实际,选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能力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获得蓬安县区域敏感性现状图,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该格局注重区域的内在机理与周围的相对联系,保证各生态环境功能区成为具有各自特点、功能和生命活力而又彼此联系的有机体,为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设计规划提供基础支撑,阐明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运用,为县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6.
失守的中国地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镕 《环境》2013,(4):13-15
资料显示,我国90%的城市地上水已受到污染,部分城市的饮用水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在国家环保部出台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数据——我国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我国居民来说,地下水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  相似文献   
67.
通过曝气、膜组件、反应器等方面的改进,用MBR与PAC(粉末活性炭)-MBR处理微污染水中得总磷(TP).实验结果表明:MBR稳定后出水TP含量低于0.02mg/L,去除率达到90%左右,有效的解决了此类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干扰;而PAC-MBR组合工艺对TP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MBR工艺,稳定后对TP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68.
新丰江水库是河源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针对新丰江水库多来的保护工作得到的成果,提出采取库区污染源治理及防范措施,结合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确保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饮用水源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就如何构建饮用水源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0.
我公司通过对地热水资源的进一步挖潜,结合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热尾水实现用户供热.通过2009-2010年一个完整采暖期的运行,实现了地热直供结合热泵技术应用于供暖全部替代原有燃气锅炉运行的模式.节约了燃料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了供暖运行成本,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