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84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879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1—硝基芘对斜生栅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朝  竺乃恺 《环境化学》1998,17(6):554-557
酿要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1-硝基芘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得到了1-NP抑制斜生栅藻生长的EC50(96h)为0.1824mg.1^-1,实验结果还表明,1-NP对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抑制物性表现为特久且强度大,抑制机理为不可逆性抑制。  相似文献   
92.
羊角月芽藻摄取磷形态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重华  王晓蓉 《环境化学》1998,17(5):417-421
将湖水中的磷分成总溶解磷,溶解反应磷,总反应磷、溶解的水解性磷,溶解的光解性磷。研究其在羊角月芽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
近期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0年和2005年遥感监测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五个方面综合评价近五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并分析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与生物丰度指数等五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该评价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相似文献   
94.
孔繁翔  胡伟 《环境化学》1998,17(5):422-427
本文研究了低PH值条件下,铝及钙铝比对斜生栅藻生长及细胞中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由多家企业、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我国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除藻船舶“大友之星01号”日前在常州正式下水启用,将为规模化治理蓝藻提供新的途径。这种超声除藻船舶采用了低功率(0.5~50.0w)“超声空化除藻”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可在30~600s内,以低功率超声辐射破坏藻细胞内的气泡,使藻细胞生物活性消失,降低水体中藻细胞的浓度,同时不会导致藻细胞粉碎性破坏而释放毒素。  相似文献   
96.
采用食藻虫技术、水生植物优选和改良技术对苏州城区东北街河道进行了生态修复试验,通过定期水质实测数据及现场观测分析,得知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项技术对于水体透明度提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讨鄱阳湖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可能导致的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研究了鄱阳湖悬浮颗粒物絮凝沉降3种典型藻类的动力学过程.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硅藻)为研究对象、鄱阳湖采集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使用混凝试验搅拌仪模拟动力学条件,在颗粒物投加量为20 mg·L-1时分别研究了静置沉降时间、扰动强度和扰动时间对颗粒物絮凝沉降藻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沉降效率:蓝藻绿藻硅藻.在扰动强度为20 s-1、扰动时间为30 min时,0.5~4 h静置沉降时间均促进3种藻类的絮凝沉降.绿藻和硅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随着静置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前0.5 h的絮凝沉降效率最大;而蓝藻的絮凝沉降效率变化无明显规律.扰动时间和静置沉降时间均为30 min时,随着扰动强度在2~40 s-1增加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逐渐增大.扰动强度为20 s-1、静置沉降时间为30 min时,5~60 min扰动时间均促进藻细胞的絮凝沉降,并且随着扰动时间的增加,絮凝沉降效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30 min为蓝藻絮凝沉降的最佳扰动时间,絮凝沉降效率为12.56%;45 min为绿藻和硅藻絮凝沉降的最佳扰动时间,絮凝沉降效率分别为11.93%和7.54%.因此,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悬浮颗粒物与藻类的絮凝沉降效率发生变化,从而对藻类的群落结构以及水华发生规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8.
水质安全的动态超声波强化混凝除藻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波辐射能够破坏蓝藻气囊,在水处理工艺中达到强化蓝藻混凝沉淀的效果.然而不适当的超声处理会进一步破坏蓝藻细胞,导致胞内毒素大量释放,加重水质污染负荷.本研究为获得水质安全的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方法,采用频率40~120 k Hz的超声波辐射蓝藻水,考察处理后蓝藻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及藻毒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频率68~120 k Hz、能量密度59.1~186.4 W·L-1的静态超声波作用10~15 s后进行混凝沉淀,藻类去除率达98%以上,且频率越高效果越好;然而各频率静态超声波作用5 s以上均会导致藻细胞内藻毒素释放.采用内衬吸声棉及动态超声方式,频率120 k Hz、能量密度38.5~196.6 W·L-1超声波作用7.5~30 s后,可避免胞内藻毒素释放,且能去除水中溶解性藻毒素18.7%~30.7%,混凝沉淀后藻类去除率97.0%以上,其它有机物也降低.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2009年珠江口双胞旋沟藻赤潮生消过程,探索其生消机制,对赤潮进行了连续10 d(10月28日─11月6日)的跟踪监测,设置了3条监测断面,共12个站位。通过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研究赤潮藻密度、叶绿素a、营养盐、温度、盐度、p H和溶解氧的变化规律。赤潮区双胞旋沟藻的密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密度达到2.765×107 cells·L-1,叶绿素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达到172.76μ·L-1,监测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均处于富营养化水平,无机氮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在赤潮末期稍有回升的趋势,无机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赤潮区水温变化范围为19.33~27.66℃,盐度的变化范围为9.16~31.5,p H的变化范围为7.45~8.51,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5.50~11.45 mg·L-1。通过对赤潮期间的环境因子分析,并结合2006年该海域发生的双胞旋沟藻赤潮事件和近几年周边海域发生赤潮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2009年珠海双胞旋沟藻赤潮规模较大,是中国沿海由双胞旋沟藻引起的最大规模赤潮。10月25日─10月27日为赤潮的起始发展阶段,10月28日─11月1日为赤潮形成维持阶段,11月2日─11月6日为赤潮消亡阶段。赤潮生消过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赤潮持续期双胞旋沟藻占主要优势,赤潮消亡期间硅藻(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p.)数量增加,演替双胞旋沟藻成为优势种。此次赤潮事件中有机氮浓度较高,约占总氮的60%,是赤潮藻大量繁殖代谢所致。研究海域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这是诱发赤潮发生的基础。同时,长时间处于高温、低盐的环境,使双胞旋沟藻急剧繁殖,诱发赤潮。在赤潮后期,恶劣的气象条件是赤潮消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以库区天然水培养的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产生羟基自由基(·OH),结合压力溶气气浮前处理工艺处理高藻水.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藻密度为65.6×10~4 cells/mL,浊度为10.8NTU,COD_(Mn)为6.74mg/L的高藻水,在总氧化剂TRO浓度为1.03 mg/L时,藻类去除效率达到100%;总细菌,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均未检出;出水COD_(Mn)由1.43 mg/L降至1.25mg/L,降低了10%;浊度由0.66NTU降至0.54NTU,降低了12.59在排放高藻水的主管路中·OH杀藻的接触反应时间仅为6s.因此汽浮-·OH强氧化组合工艺可高效快速地处理高藻水,为保障水源水的供水安全探索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