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人工湿地植物床-沟壕系统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嘉兴市石臼漾湿地以仿拟自然界的植物床-沟壕系统为主要结构单元,以人工湿地生态根孔技术为核心净化技术,将河网源水主要水质指标提高了一个类别.为探索该系统以及根孔净化技术的优化途径,于2010年5~10月在湿地内构建了16个并联的植物床-沟壕单元,以正交设计手段研究根孔构筑方式、植物组合和强化介质3种因素对人工湿地植物床-沟壕系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效果、工程施工难易程度、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等情况,推荐人工湿地植物床-沟壕系统的优化途径为:根孔构筑方式采用上、下两层秸秆填埋方式,植物组合优选芦苇+菰,在植物床局部采用适量方解石作为强化介质.比较了中试强化区和大工程区的水质净化效率,结果显示:强化后的植物床-沟壕系统具有进一步提升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的潜能,对总氮、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去除率提高幅度约为20%~40%.因此在保证湿地处理水量的前提下,控制大渠过水量、增加植物床-沟壕系统内根孔区的过流量可以发挥该系统更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2.
几种水陆交错带植物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太湖贡湖湾水陆交错带内的黄菖蒲、双穗雀稗、李氏禾、黄花水龙及香菇草这5种植物,长江下游常见沙壤土、水陆交错带新生底质两种土壤,模拟扰动条件下5种水生植物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结果表明,植物对底质总磷释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双穗雀稗、香菇草、黄菖蒲可以将上覆水总磷浓度控制在0.02 mg·L~(-1),李氏禾、黄花水龙控制在0.03mg·L~(-1);李氏禾、黄花水龙试验组总磷释放率控制在0.1 d-1,双穗雀稗、香菇草、黄菖蒲试验组控制在0.05 d-1.植物生长增加了底质氮的赋存,带来底质氮释放的增加,而黄菖蒲、双穗雀稗则可以将底质总氮释放速率控制在0.02 d-1,上覆水总氮浓度控制在0.4 mg·L~(-1).植物须根根长密度、根重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成为抑制底质氮磷释放的主要因素,须根穿插增加底质中粒径≤50μm的颗粒物,从而减少了水体扰动造成的底质上扬;同时须根在生长过程增加底质总氮含量,吸收底质中的磷.5种水陆交错带植物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机制抑制底质中氮磷的释放,其中黄菖蒲、双穗雀稗因为其发达的根系,抑制氮磷物质释放的效果最佳,其次为李氏禾、香菇草,黄花水龙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在5种植物中最小.  相似文献   
23.
张丁  黄容  高雪松 《环境科学》2022,43(2):946-956
为探讨典型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因素.本文以拥有成都平原-龙门山脉过渡带这一典型过渡地形的四川省某县域为研究区,采用地统计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研究区耕地土壤Cd、Cr、Cu、Pb和Zn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合地理探测器进一步发掘导致其潜在生态风险空间差异的主...  相似文献   
24.
王朝旭  叶磊  王衫允 《生态环境》2012,(7):1229-1234
为深入剖析水陆交错带N2O释放热区的机理,选择白洋淀一处典型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纵剖面(0~80cm)分层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反硝化速率(DNR)、N2O产生速率及N2O还原酶基因(NosZ)丰度和多样性的分析发现,在水陆交错带陆域纵剖面中,表层土壤(0~10cm)的反硝化速率(DNR)和N2O产生速率均最高,分别为65.8和9.41nmol·g^-1·h^-1(以N及dw计);表层(0~10cm)和亚表层(10~20cm)土壤的nosZ基因丰度最高(分别为1.00×10^10genecopies·g^-1dw和9.23×10^9genecopies·g^-1dw)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表层土壤的nosZ基因生物多样性高于底层;在系统发育树中,表层和底层土壤的nosZ基因序列并没有明显的界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典型水陆交错带陆域纵剖面中,nosZ基因丰度与N2O/N2O+N2)呈负相关关系(r=0.766,p〈0.05),表明在水陆交错带区域nosZ基因丰度是N2O转化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25.
26.
通过探究人工梭梭林栽植对荒漠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微生态修复和土地质量改善提供数据参考.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方法,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并用Mantel test和冗余分析(RDA)解释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理化因子.结果表明:(1)梭梭林土壤细菌OTU数、 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流动沙丘土壤,且PCoA分析和Adonis检验发现梭梭林与流动沙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01).(2)所有样品共检测到细菌34门、 89纲、 174目、 262科和432属,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蓝藻菌门和绿弯菌门占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的76.05%,属于土壤优势细菌,其中梭梭林土壤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流动沙丘土壤(P <0.01).(3)PICRUSt2功能预测发现,梭梭林土壤细菌群落包括6类一级功能和28类二级功能,其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氨基酸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相对丰度均大于10%,是细菌主要代谢功能.(4)梭梭林的栽植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土壤pH、有机质、全氮...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雄安新区白洋淀科学清淤规划的重要性入手,提出水固交错带这一新型生态交错带研究的理念.重点关注由于沉积物形成过程和结构不同导致的污染物在水相、固相和气相及在水-固界面和水-气界面等区域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机制的差异,以及与其对应的特异性水生态和底栖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基于这一理念,结合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弹性机制的生态空间重构"的工作设想.以此抛砖引玉,深入探讨沉积物-水微界面过程机制,以及相应的特殊宏观生态效应与污染控制,推动环境水质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氮素在水陆交错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氮素水平分异显著高于下层(NH4^ -N除外)且随水分梯度分异;表层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基本上呈由近水体向高岗地带递减的分异趋势;但下层土壤氮素分异因形态不同而异,NO3^--N含量由中间带向两侧递减,NH4^+-N变异方向则与表层变异相反,K-N、OR-N与TN分异趋势相似且与表层变异一致;NO3^--N因具有迁移性和易淋失性而使其空间分异最为显著;NH4^ -N较稳定,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不易向下淋失,空间分异程度最小;K-N、OR-N与TN垂直分异趋势也具相似性;水陆交错带湿地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与SOM和TP密切相关,而pH值对氮素分异的影响则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29.
“上山是猛虎,入水如蛟龙。”这是人们对广州市荔湾区水上消防救援站的称赞。这个救援站前身为建于1964年的“珠江中队”,2005年6月该队与原芳村中队合并成为广州市消防支队第一个水陆两用中队--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水上中队,2019年12月31日,广州市荔湾区水上消防救援站正式挂牌成立。救援站担负辖区面积包括陆上和水域,目前全队共27名指战员,现有指挥员3名,消防员24名,含政府专职消防员9名,年出警5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30.
选择主要铁路干线经过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城市,通过大量的铁路噪声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理论计算,研究铁路噪声特点及其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确定铁路两侧过渡带区域范围,提出过渡带区域噪声环境标准,指导环保部门对铁路两侧区域的环境管理和功能区的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