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李玉梅  罗勇  赵龙 《灾害学》2023,(4):121-126
分析北京地面沉降多年研究成果,对地面沉降的形成与发育历史、监测技术、影响因素、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间关系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南水进京)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其中InSAR和分布式光纤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地面沉降监测的覆盖度及实时获取能力。通过对应用成果的分析,发现不科学的地下水开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而南水进京对控制地面沉降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北京平原区同时存在地表回弹和地表下沉双重影响,因此两因素叠加对区域地质安全的影响仍然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2.
刘楠  陈盟  高东东  吴勇  王櫹橦 《环境科学》2024,45(4):2129-2141
地下水是德阳市的重要供水水源,了解其水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德阳市平原区为研究对象,采集78个地下水样,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进行水化学组分来源解析,并综合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模型(HHRA)进行地下水水质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Ca2+、HCO3-、Mn2+和TFe浓度均值超过国家Ⅲ类水质标准;Na+、K+、Cl-、NO3-、Mn2+和TFe变异系数介于1.11~3.72,含量起伏变化大,局部富集程度高;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HCO3-Ca·Mg、HCO3·SO4-Ca·Mg和HCO3-Ca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3.
浅析新疆平原水库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新疆平原水库的特点及其作用出发,阐明了平原水库较适宜新疆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状况;同时也分析了平原水库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并强调病险库治理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4.
农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充分认识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汾渭平原的碳库潜力,深入了解汾渭平原农业活动的碳排放特征,可为汾渭平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收集2011-2020年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农业投入要素及作物产量数据,解析了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及碳足迹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核算了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碳生态盈余/赤字。2011-2020年,汾渭平原碳排放总量从3.78×106 t先升高至4.16×106 t后逐步下降到3.72×106 t,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呈上升趋势,最高达0.880 t·hm-2,两者均呈现西部高于东部、中心高于边缘的分布格局,而化肥使用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碳排放总量年均贡献率达58.8%),其所贡献的碳排放量与总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汾渭平原碳吸收总量从2.48×107 t先升高到2.69×107 t后下降至2.38×107 t,空间分...  相似文献   
165.
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4处控制断面所在河道为例,建立了该区域水环境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通过率定验证得到水位相对误差在10%以内,氨氮和总磷降解系数相对误差分别在18.2%与18.6%以内,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以黄岩区永宁江为例,基于已建立的模型对研究区域的规划年最大允许入河量进行计算并分配至各控制单元,从而指导区域水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66.
宋元时期江汉-洞庭平原聚落的变迁及其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元是江汉—洞庭平原聚落发展的重要时期,聚落点增多,规模扩大,空间分布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聚合与转移。影响聚落变迁的环境因素很多,着重分析了地貌、水文和自然资源因素:四面高、中间低的地势,使规模较大的聚落集中在平原的周缘地带,中部低地聚落分布较稀、规模较小、变动较强;水系发达、河湖交错,使大多数聚落分布在江河沿岸,往往也是水运交通线旁;丰富的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使专业性聚落应运而生。聚落的发展变迁反映出宋元时期江汉—洞庭平原的人地关系基本和谐,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利扰动的问题也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67.
168.
安徽淮北平原浅层水中氟的调查分析及建议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安徽淮北平原浅层水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氟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采样、测试、分析,得出研究区浅层水中的氟含量在平面分布上,具有由中部向西北部渐高,向东南部渐低的变化特征;在垂向分布上,总体看随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以26~30 m范围均值点为临界点,其均值为2.19 mg/L。根据水样中氟含量的高低,将采样区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高氟水区和非超标区。探讨了浅层水中氟的影响因子,认为高氟水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形成。针对采样区浅层高氟水改水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9.
数字     
《生命与灾害》2020,(1):46-46
3天及以上。2019年12月,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整体偏差。12月中下旬冷空气活动较弱、影响范围偏北,对京津冀中南部地区和汾渭平原污染过程的清除作用可能有限,发生3天及以上持续性污染天气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70.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严重,由于具有交叉污染等特性,造成了整个平原河网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构建了大尺度非点源污染负荷匡算模型,对南通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匡算。根据不同的产污方式,将非点源污染分为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田降雨径流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等5种类型,分别计算其流失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