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安全科学   48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570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鄱阳湖主湖区与碟形湖水位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位作为鄱阳湖重要的水文因子,对鄱阳湖水动力过程和水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14~2015年鄱阳湖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年内变化特征,阐述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质对水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碟形湖与主湖区联通,碟形湖水位与主湖区水位呈直线型相关,枯水期碟形湖水位高于主湖区,主湖区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13,而碟形湖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08;(2)丰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的氮磷比分别为19.29和46.27,枯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体的氮磷比分别为17.88和40.39;(3)鄱阳湖主湖区水质主要指标与水位的相关性显著强于碟形湖,主湖区总氮、氨氮、总磷和溶解氧均与水位呈负相关性,而碟形湖中只有p H与水位有相关性;(4)枯水季节,碟形湖水体具有较高的总氮,而鄱阳湖主湖区则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总之,枯水期进行合理的水位调控能够有效降低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152.
生态用地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星云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规避与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安全4个方面,构建了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指标及其识别方法,并识别出流域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加权叠加模型更适用于高原湖泊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2)根据生态用地重要性分为核心型、辅助型、过渡型和非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75.98 km~2、105.05 km~2、89.47 km~2和65.11 km~2,分别占流域生态用地总面积的22.64%、31.30%、26.66%和19.40%。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重要生态用地维护流域的生态安全。以星云湖流域作为高原湖泊流域的典型,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方向,以期协调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3.
对长江入海口北支沿海滩涂养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总体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滩涂养殖区底泥重金属含量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要求,污染程度属于安全Ⅰ级水平,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级别,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Cd﹥Hg﹥Cu﹥Cr﹥Pb﹥As,2005年~2011年,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的Ⅰ级水平。  相似文献   
154.
数字     
《环境教育》2012,(9):10-10
1000平方公里随着长江拉空效应增强,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迅速下降。截至9月16日8时,鄱阳湖水位一个月时间直落4米以上,湖区水体面积缩减超过1000平方公里。8月16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水位为19.65米,相应的湖区水体面积为3990平方公里。一个月后的9月16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下降到15.63米,相应的湖区水体面积为274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强度、供气量)对底泥释放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升高能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释放;上覆水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底泥释放有机质最低;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有机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6.
军山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入湖负荷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照国内外相关湖泊研究的方法,在开展流域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种植业流失、水产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4类途径,结合各乡镇流域面积所占比例、污染源产生量、排放系数和流失系数等估算了军山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的入湖负荷.结果表明,农业种植业流失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军山潮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入湖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入湖氮总量的37.5%和34.7%,其次为水产养殖污染,占23.2%;畜禽养殖污染是入湖磷的主要来源,占50.8%,其次为农业种植业流失和水产养殖污染,分别占24.4%和20.0%;农村生活污染对入湖氮、磷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15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科学阐述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变化规律、驱动力等,有助于规范人类行为、协调人地关系,从而为更好的进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1995、200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为基础,以退田还湖工程为切入点,系统分析洞庭湖区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初步阐述了退田还湖工程这一重要的生态恢复工程对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退田还湖工程促进了耕地向湿地的转化,使移民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土地利用结构都会发生重大变化.最后,指出对于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与管理,各级政府一定要起到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包括要从战略上予以规范、规划,积极引导人们的土地利用活动向着科学、和谐的方向发展,必要时还需要辅以行政、经济或法律措施,促进各种土地资源间的合理流转,以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区域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8.
浅谈姜堰市溱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姜堰市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影响了溱湖湿地的生态保护。在分析溱湖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9.
夏季富营养化滆湖中沉水植物群落重建及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滆湖原位围隔试验分析了不同单种及混种沉水植物群落随环境变化的生长状况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夏季,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平均值与透明度/水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进一步表明沉水植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强和水深.(2)各植物区(除马来眼子菜区外)的高锰酸盐指数、TN高于空白对照区.(3)对比空白对照区,苦草...  相似文献   
160.
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