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2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集约化农业引发的负面效应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土壤酶是指示农田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探究土壤酶活性对农田土地利用强度调整的响应及其驱动因子,设置高土地利用强度(玉米-小麦轮作,MW)、中土地利用强度(临时草地-小麦,GW和玉米-临时草地,MG)和低土地利用强度(多年生草地,PG)共4个处理,在玉米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纤维素酶(Cellulose,CL)、脲酶(Urease,UE)和碱性磷酸酶(Alka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分析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并耦合土壤理化性质解析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降低后,土壤pH值下降,而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上升;随着作物生长期的推进,土壤CL与UE活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ALP活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土壤DHA未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土地利用强度的降低增加了土壤DHA及ALP活性,而降低了CL与UE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L和UE活性均与pH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42.
应用指数和法对潮土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指数和法探讨了北京市大兴县1982年-2000年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a来,土壤肥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在90年代,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秸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土壤的综合肥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3.
沙质滩涂吸附水中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沙质滩涂对可溶性油吸附的基本规律以及吸附等温线关系,分析了沙质滩涂粒径、温度、pH和盐度与吸附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沙质滩涂体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对数型和直线型理想吸附,沙质滩涂对可溶性油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0 h;沙质滩涂对海水中可溶性油的吸附量随盐度增加和滩涂体粒度变细其吸附量越大,随温度和pH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4.
垃圾肥在潮土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潮土上施用垃圾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较贫瘠的土壤上,垃圾肥单独或与N、P化肥配合施用,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单独施用比对照增产率为9.3%~29.1%,与化肥配合施用增产率为10.8%~20.5%。垃圾肥施用量在15~30t/hm2时可获较高的增产效益。施用垃圾肥对花生仁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全磷含量有一定的提高。尽管所施用垃圾肥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害元素,如Cd、Pb、Cr等,但花生仁中这些元素含量并不高,说明施垃圾肥是安全的。试验结果还表明;施用垃圾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有效N、P、K的含量。特别是有效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幅度较大,Zn、Cu、B各处理平均是对照的2~10倍,Fe、Mn、Mo比对照提高17%~38%。  相似文献   
45.
叶菜类蔬菜土壤铬(Ⅲ)污染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种典型土壤(天津潮土与江西红壤)和9种常见叶菜(油菜、茼蒿、菠菜、生菜、芹菜、空心菜、苋菜、小白菜、油麦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揭示不同铬(Cr3+)污染土壤和叶菜Cr累积的相关性规律,寻求符合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的土壤Cr(Ⅲ)污染阈值.结果表明:叶菜属于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的蔬菜,对叶菜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应该重点考察食品卫生标准的临界值.通过叶菜与潮土及红壤中Cr(Ⅲ)含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可得出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土壤Cr阈值预测区间,潮土为104.387~300.741mg·kg-1,红壤为157.621~401.031mg·kg-1.芹菜、苋菜和空心菜对土壤质量的要求较高,而茼蒿在土壤Cr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级标准的情况下仍可达标.根据计算出的阈值,可以为叶菜类蔬菜基地建设的地点选择和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科尔沁沙质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6个典型生境类型的沙质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分析了植物群落格局、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湿草甸向干草甸、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退化过程中,群落生产力逐渐下降;群落物种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小,表现出由湿生化和土壤贫瘠化生境向中生、中旱生生境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极细沙和粉粒含量逐渐递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电导率逐渐递减.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有效钾、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和盐分含量的变化共同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其解释总方差为40%,其中土壤养分梯度是沙质草地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土壤限制因子. 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与土壤养分梯度和水盐及酸碱因子二元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沙质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受土壤养分、水盐及酸碱度因子的共同影响.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对生物量的贡献率为86.73%,明显大于水盐及酸碱度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农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与N_2O的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潮土上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N2O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及含水量较低,无论是反硝化损失氮量还是土壤的N2O生成排放量均不高。土壤的N2O生成排放量与反硝化氮量相当或低于反硝化氮量。玉米生育期土壤温度升高以及孔隙含水量有较大的改善,反硝化损失氮量、N2O生成排放量有明显上升。通常情况下土壤反硝化损失氮量与N2O排放氮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玉米十叶期追肥后的较短时间内,N2O总排放量明显高于反硝化损失氮量,说明至少在这一阶段中,硝化作用在北方旱地土壤N2O的排放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评价北方旱地农田土壤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中,硝化作用的氮素损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8.
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中钒含量高于30mg/kg,大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显著减少(>1%L.S.D);而在红壤中,钒含量高达75mg/kg,对大豆幼苗的生长也没有明显的影响(<5%L.S.D)。潮中易产生钒毒害的机理可能是因为对钒的吸附容量小,在土壤溶液中保持有较多量的有效钒供给大豆幼苗,并已当土壤pH变化时仍然保持对钒较高的吸附能力和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49.
潮土中阿特拉津解吸滞后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批量动态实验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与解吸时间对潮土中阿特拉津解吸滞后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阿特拉津的浓度随其解吸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二者间可用经验指数公式表达.阿特拉津连续解吸5d后,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从50μg·L-1增加到2 000μg·L-1时,对应解吸率分别为23.1%、30.4%、33.0%、36.4%和38.5%.土壤吸附阿特拉津与对应土壤溶液中阿特拉津浓度关系可用传统和依时解吸等温线2种方式描述.无论传统还是依时解吸等温线都与吸附进行到168h的吸附等温线之间存在着解吸的滞后现象.传统和依时Freundlich解吸等温线参数能对吸附解吸等温线的滞后作用进行量化,滞后系数ω只适合传统解吸等温线的滞后量化,而滞后系数Hλ对2类解吸等温线都适用.  相似文献   
50.
外源铬(Ⅲ)在潮土和红壤中的形态转变特征及模型拟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向群  郑顺安  李晓辰  刘书田 《环境化学》2012,31(12):2008-2009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毒害作用不仅与其总量有关,而且与其形态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无论是土壤固-液界面还是根际环境的化学行为,都涉及到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变化.当重金属进入土壤时,各种形态就会在土壤固相之间重新分配.目前对于铜、锌、铅、镉等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的形态分布及转变已有报道[1],但关于铬的报道仍然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