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65篇
安全科学   232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1206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260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以氟化工副产物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钙为原料,采用静态水热法制备出了由纳米线构成的比表面积高达143.8 m2/g的网状硅酸钙。采用XRD、SEM、BET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形貌特征、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成体系温度、钙硅摩尔比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该材料的磷吸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钙硅摩尔比为0.7,120160℃温度范围内,水热8 h条件下可以得到比表面积较大的纳米线网状硅酸钙;该条件下制备出的样品对含磷模拟污水具有较高效的吸附能力,磷去除率达99.5%。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究活性炭颗粒、分子筛、活性氧化铝颗粒3种多孔材料负载KHCO3后负载率及孔径情况,实验对负载KHCO3的3种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着重对KHCO3负载率、多孔材料负载前后比表面积、总孔容积以及附着情况展开研究。通过氮吸附进行分析,发现活性炭负载后比表面积变小,负载率与比表面积成反比,但大于其他2种多孔材料。总孔容积在负载后同样都有所下降,活性炭下降幅度最小,活性炭主要被活性组填充了0100 nm之间的孔,而分子筛与氧化铝主要被填充了0100 nm之间的孔,而分子筛与氧化铝主要被填充了0250 nm的孔;利用扫描电镜和等高图分析KHCO3负载后在多孔材料上的附着情况,发现活性炭不仅孔隙表面附着颗粒,而且内部也粘附了许多类似结晶结构的碎屑及晶状体,同时还能看清活性炭孔径轮廓,孔径没有堵塞的现象,而分子筛和氧化铝负载之后,有大量的颗粒碎屑堆积在表面,已看不清楚表面轮廓,有堵塞孔径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黑岱沟露天煤矿项目进行了后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影响区生产总值为增长迅速,项目影响区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所占的比重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增长迅速.项目影响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区在不同年份中的受影响面积和输沙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露天煤矿开采区的影响面积逐渐增大,但是输沙量降低,风蚀量也是在逐渐减小,沙漠化面积以及风蚀量显著增加.当植被盖度增高时,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针对锅水中溶解固形物与电导率的比值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就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标准中该项指标的修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唐旖旎  吴平霄  朱能武 《环境科学》2012,33(10):3598-3605
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在重金属Cd2+、Pb2+作用下,阴离子黏土(LDH)对鲱鱼精DNA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LDH层间距由0.76 nm增大到2.30 nm,DNA-LDH复合体上出现了DNA分子中骨架和碱基上的CO(1 534 cm-1和1 488 cm-1),C—O伸缩振动峰(1 228 cm-1),P—O对称伸缩振动(1 096 cm-1),说明DNA已通过离子交换插入LDH的层间.然而DNA分子并没有完全交换出LDH层中NO3-(DNA部分嵌入),未交换到层间的DNA分子通过吸附作用固定于LDH表面上.循环伏安曲线显示,DNA-LDH复合体中的DNA还原峰与原始DNA保持一致,两个还原峰出现在EP=-1.2 mV和EP=-2.4 mV位置,也没有产生阴极凹陷.这表明当DNA固定在LDH上时,Cd2+、Pb2+就不能插入DNA沟槽之中,与碱基或其它基团的发生缔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LDH吸附溶液中的Cd2+、Pb2+于外表面上从而固定Cd2+、Pb2+,另一方面,LDH层板为DNA提供了保护空间,阻止Cd2+、Pb2+进入层间域与DNA作用从而保护DNA分子.  相似文献   
996.
新型SBR工艺是由SBR反应器和生物选择器构成,显著特点是通过污泥转移实现除磷优势菌种的筛选,强化除磷效果。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转移量、温度、pH以及DO对吸磷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比吸磷速率与污泥转移量关系为y=e(1.49+4.95x-7.3x2),中值误差为1.93%,系统在34%的转移量下其最大比吸磷速率可达10.27 mg/(g·h);进水温度分别为5~15℃、15~25℃、25~35℃工况培养的污泥在(24±2)℃时的比吸磷速率为11.86,10.39,9.35 mg/(g·h);pH=6.5、7、7.5、8条件下比吸磷速率分别为8.8、9.9、10.39、10.58 mg/(g·h);DO分别为1~2,2~3,3~4,4~5 mg/L时比吸磷速率分别为8.8,9.96,10.39,10.44 mg/(g·h)。确定该工艺的最佳吸磷条件为污泥转移量为34%,进水温度为5~15℃,pH=7.5~8,ρ(DO)为3~4 mg/L。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内置新型复合填料的生态沟技术处理受轻微污染的长广溪河水,填料主要由铁屑、铜屑和木屑组成,质量比依次为10∶1∶0.5。中试实验设1#和2#两个单元相互对照,每3~5 d采样一次,从2015年7月3日持续至8月17日,分别对进出水的TP、DTP、TN、DTN、NH_3-N和COD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该工程对TP、DTP、TN、DTN的去除效果都能保持在较稳定的状态,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68.61%、76.45%、46.26%和50.59%,NH_3-N和COD去除效果有较大波动,NH_3-N的最高去除率可达73.99%,COD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科学的需水预测是规划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需水预测将复杂的社会用水系统分解成多个子系统,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各用水子系统的需水动态过程,得到较精确的需水预测结果。以成都青白江区为例,结合区域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介绍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作需水预测时的建模流程。通过青白江区的用水现状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设计出现状发展方案、农业节水方案、工业改良方案和综合发展方案4种需水方案。通过对4种方案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并考虑"三条红线"指标,选择综合发展方案作为青白江区未来需水预测的最佳方案。模拟结果为:青白江区2020年、2025年的总需水量分别为3.95亿m~3、3.99亿m~3。通过合理性分析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并提出了保障方案实施的建议措施,以期为青白江区未来的水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系统研究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VNT)对运行在高原地区的车用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影响关系,为高原地区电控柴油机与VNT的匹配控制以及降低其污染物排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在海拔高度约为1960 m的高原地区,选取柴油机的典型运行工况,即低速1400 r/min全负荷、2200 r/min全负荷(最大转矩工况)以及4000 r/min全负荷(额定功率工况),通过试验研究VNT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结果在低速工况,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动力性降低,经济性恶化;在最大转矩与额定功率工况,均存在一个最佳的VNT喷嘴环开度使得转矩最大,同时油耗最低。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进气流量、空燃比、中冷前压力、中冷前温度以及涡前压力均降低,而涡前温度升高。在三个典型运行工况下,随着VN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氮氧化物(NO_x)比排放逐渐降低,而烟度、一氧化碳(CO)以及碳氢(HC)比排放逐渐升高,VNT对HC排放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高原地区,通过减小VNT喷嘴环开度可以降低涡前温度,进而降低柴油机的热负荷,提高其可靠性,合理调节VNT喷嘴环开度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NO_x比排放与烟度排放。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某型通信电台在工作时所处的复杂电磁环境,构建基于混响室原理的全向辐照电磁环境。方法以一个采用标准BPSK信号的数字通信系统为例,研究干扰信号码速、频率偏移量、信干比等参数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结果当干扰信号码速低于期望信号码速时,随着频率偏移量的增加,接收系统误码率也随之减小,且呈现周期性规律;当信干比相同时,在相同的频率偏移下,干扰信号的码速越高,其干扰效果越好;当干扰信号码速高于期望信号码速时,随着干扰信号码速的进一步增大,干扰效果将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在电子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为今后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