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59篇
安全科学   45篇
环保管理   174篇
综合类   1338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王钦 《环境》2007,(7):60-62
2006年年底,北京市清河再生水厂建成投产,日供水达8万m3,其中6万m3高品质再生水作为奥运公园水景及清河的补充水源,每年可节约清洁水源3000万m3.这是国内利用膜技术建成的最大的再生水厂,其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超滤膜水处理技术,为奥运公园和清河流域提供高品质的水源.  相似文献   
952.
本文揭示了秦皇岛地区新构造运动在地貌、河流、第四纪沉积物和地下热水等方面的表现。进而分析本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多属继承老构造重新活动,以垂直升降变主,且具普遍性、间歇性和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953.
国际河流可持续利用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缺乏和水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国际河流因其独特的地缘关系而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密切联系受到关注,并出现了许多国际水事争端,据此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54.
洹河综合整治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安阳市区主要地表水资源洹河的环境及生态综合整治工程进行评价,分析了其产生的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55.
956.
乌江—赤水河流域客斯特环境水资源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赤水河流域碳酸盐类岩大面积分布,该区水资源质量特征的研究,对正确认识喀斯特环境水资源质量特征和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水资源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区水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碱性物质排入的缓冲容量非常微弱,在开发利用应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957.
近30年来黄河水质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黄河监测站及全球水质监测计划中国济南站的水化学资料,对黄河流域44个主要水文站自六十年代以来河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河水各主要离子及离子总量有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58.
为了对次级河流回水区富营养化进行深入研究,把长江次级河流之一的临江河回水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临江河回水区中游叶绿素a含量及其水质理化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临其叶绿素a浓度的时间分布,对叶绿素a浓度及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变化范围为227~661 mg/m3。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变化受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与水温、流速、透明度、COD、总磷之间显著相关,而与总氮相关性不显著。经过叶绿素a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建立了以水温、流速和总磷为自变量,叶绿素a浓度为应变量的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初步验证结果表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通过对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控制临江河回水区水体中磷含量应是其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重点,防治工作应主要在春末和整个夏季,尤其是在5、6月份。  相似文献   
959.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郝利霞  孙然好  陈利顶 《环境科学》2014,35(10):3692-3701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强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本研究以海河流域2010年73个采样点的水质、营养盐和底栖动物指标为例,采用指标体系法,从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两方面评价了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较差,有72.6%的样点处于"极差"健康状态,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效应;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海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流域内底栖动物多样性低,清洁物种较少.氨氮、总氮、总磷等营养盐指标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应从控制上述指标入手,遏制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恶化.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法优于单因子评价法.  相似文献   
960.
闫金龙  江韬  魏世强  李玲  郭念  李璐璐  刘江 《环境科学》2014,35(12):4522-4529
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处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河流交汇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水体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水体中总磷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mol·m-3),支流汇入干流前后,研究水体中总磷(TP)主要由总溶解性磷(TDP)组成,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TDP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支流汇入嘉陵江后,干流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均较干流汇合前升高,颗粒态磷(PP)增幅最大,达到129%.按水体相对分子质量(Mr)分级结果表明,溶解态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0.5×103~10×103)中的磷为溶解性磷(DP,<0.22μm)主要成分,达到47%~61%,渠江和涪江两支流汇入干流后,嘉陵江水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中的磷含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紫外光照后,游离态组分(<0.5×103)中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在10%~29%,其余两组分中磷含量均降低,和涪江-嘉陵江汇合处样本相比,渠江-嘉陵江汇合处水体胶体态组分(Mr10×103~0.22μm)中磷含量降幅大于前者.通过紫外光照实验,证明了紫外光照是影响水体中磷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