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81.
底泥脱水是底泥实现后续处置的最重要一环。归纳总结了目前底泥脱水技术研究现状,对常用的底泥脱水技术、底泥脱水调理剂进行了调研,并对底泥脱水设备的工艺优化进行了总结,发现目前单一的底泥脱水技术均有一定的缺陷。建议在对单一技术进行优化的同时,开发其他辅助高效低耗的新型底泥脱水技术。以期为底泥脱水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682.
受污染的河道底泥对周围水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文章立足于河道底泥的处置方式与资源化利用,调研并分析其当前在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的技术方法与进展,为河道底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分析总结现阶段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和现状,对塑造安全健康的河流水环境具有显著意义,拓展其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更是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目前各种利用方式均有一定的优势却又各自存在局限性,故展望其发展方向,以期为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3.
EDTA在植物修复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在黑麦草修复重金属(Zn,Pb,Cu,Cd,Ni)-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城市排污河道疏浚底泥的过程中投加3mmol·kg-1EDTA(分1次、2次、3次投加),研究了对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积累、底泥特性和TOC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EDTA:①增加了黑麦草体内积累的重金属数量,其中分3次投加的效果最为显著,Pb,Zn,Cu,Ni,Cd在地上部分的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74、1.99、1.59、1.55和7.78倍;分3次投加明显降低了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1次投加叶绿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②对底泥的pH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底泥中NH4OAc提取态和DTPA提取态的重金属量.③底泥大颗粒体积百分比变大;其中分3次投加底泥颗粒体均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晶格强度减小,有助于底泥颗粒释放吸附的重金属.④提高了底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其中分2次、3次投加,微生物数量是对照试验的1.33和1.47倍;明显降低了底泥的脲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⑤增加了底泥的TOC含量.  相似文献   
684.
典型城市黑臭河道水体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臭为特征的城市内河污染近来受到关注,检测和分析污染河流水质的生物毒性对水质标识和生态评价十分必要。本研究逐月检测了温州市九山外河(JS River)和山下河(SX River)两条典型黑臭河道水样对斑马鱼、发光细菌和热带爪蟾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黑臭河道水体对斑马鱼、发光细菌(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 Q67)和爪蟾胚胎均具有毒性效应。以斑马鱼死亡率和发光细菌相对抑光率表征的水质综合毒性较一致,且以发光细菌更为敏感。爪蟾胚胎致畸实验主要通过存活率和畸形率来表征水体的毒性。3类生物监测均显示SX水体毒性明显高于JS整体毒性,这与两条河黑臭程度相一致。通过发光细菌检测水体综合毒性的分析,显示SX和JS水体毒性在5月-8月的夏季较高,冬春季节较低,表明黑臭河道水质毒性季节性变化与水体温度(T)和溶解氧(DO)值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染水体生物毒性检测和黑臭水体综合评价及后续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5.
为实现对水系入河排污口有效、准确的自动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obileNetV3-SSD的深度学习模型。在MobileNetV3-SSD模型的基础上,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和遗传算法,对先验框的宽高比进行调整,使得预测框更好地匹配真实框。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提高模型对小排污口的检测能力。引入改进的CBAM注意力模块,减少模型在排污口检测时计算的参数数量。使用可变形卷积替代普通卷积,自适应地捕获不同排污口的形态与尺度信息,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MobileNetV3-SSD模型的平均精度为89.36%,F1分数为91.88%,较改进前分别提升4.83%和5.03%。  相似文献   
68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走部分水量,汉江中下游河道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势必会改变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生态环境条件,加剧该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汉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内生态用水、河道外社会用水的基础上,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把灰关联度和灰关联熵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灰关联熵的水资源分配模型,最终得到了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满意方案,对维持汉江中下游地区河道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87.
688.
林海 《环境与发展》2020,(2):72-72,7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日益严峻,已经破坏了现有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对河道黑臭水体进行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了当前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黑臭水体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对应的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89.
自2015年起,南京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行动计划,逐步开展和推进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本文基于笔者近年参与的南京市黑臭河道整治工作,以南京市内金川河治理为例,首先介绍该区域水系现状,然后阐述了治理思路及对策,最后进行成效分析,为其他城市的河道水环境整治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690.
由于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区域性是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之一。一个大的经济体内部差别化的环境保护政策容易导致环境敏感型产业在地区间的迁移,这一过程将引致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变迁。相对发达地区实行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在产业的选择上限制污染型产业的发展,这势必将对原有污染型产业产生影响,加大环境保护投资、转行或者外迁是该区域内企业可能的选择。在环境政策不够严厉,产业的选择更为多样的地区,宽松的环境政策甚至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优惠条件,则污染型产业是其发展的可能选择。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中西部19个省份11个污染型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例结构的变迁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有非常明显的产业结构空间效应,存在对污染型制造业西迁的促进作用。区域差别性的环境政策确实突出了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得环境污染密集型产业向西迁徙,实现了污染产业从中国东部向西部的空间替代。从空间的整体上看,也更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的产业升级现象。如果为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通过环保规制差异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不是严格按照功能区进行分类环境保护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产业结构变迁也是不健康的,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中的要素替代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的作用,无疑就会被夸大。看似中西部地区可能重新步入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受到污染损害的仅是国家的另一片地区,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属于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的水源上游,最终受伤害的将会是我们整个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