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99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1135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316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介绍了化肥行业中污水的处理工艺,利用活性污泥在适宜的环境下(即曝气时)可去除COD,硝化茵可把氨氮氧化为NO2^-、NO3^-,以及在缺氧时(即推流时)反硝化菌可把NO2^-、NO3^-转化为N2,去除污染物,使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工程表明: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要求。  相似文献   
992.
Two parallel carbon-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s were operated at well-defined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e ect of substrate COD/N ratio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biorea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at substrate COD/N of 5, organic and nitrogen could be eliminated simultaneously, and COD removal degre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e ciency reached 85%, 93% and 92%, respectively. With increasing substrate COD/N ratios, the specific oxygen utilization rates of nitrifying bacteria in biofilm were found to decrease, indicating that nitrifying population became less dominant. At substrate COD/N ratio of 6, excessive heterotrophs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nitrifying bacteria greatly and thus led to poor nitrification process. With the help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Nitrosomonas and Nitrosospira were identified as dominant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biofilm at substrate COD/N of 0, whereas only Nitrosospira were detected in the biofilm at COD/N ratio of 5. Nitrospira were present as dominant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in our stud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images revealed that at substrate COD/N ratio of 0 nitrifying bacteria existed throughout the biofilm and that at COD/N ratio of 5 the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inner layer of biofilm.  相似文献   
993.
杨爽  阎冬  郭常颖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6):111-115,118
通过改变CASS工艺的运行方式。采用好氧脉冲曝气,研究FND—CASS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好氧脉冲曝气对系统的脱氮除磷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变好氧脉冲曝气方式,发现好氧脉冲曝气对COD和NH3-N的去除有一定影响,对TN和TP的去除有显著影响。试验表明,本工艺的最佳好氧脉冲曝气方式为5—5(min),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9.32%、82.43%、80.52%和80.44%。  相似文献   
994.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中AVS 与 Cr 的生物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区域为珠江三角洲一条典型城市污染河道,采集了13个站位沉积物、上覆水、间隙水及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分析.阐述了酸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 AVS)与沉积物、上覆水、间隙水中的Cr(Ⅲ)和Cr(Ⅵ),以及寡毛纲底栖动物水丝蚓(Limnodrilus sp.)体内Cr含量的关系;围绕“Cr假设”,探讨了城市重污染河道AVS与Cr的生物有效性的关系,以拓宽AVS作为沉积重金属生物毒性判据的应用范围.各站位沉积物总Cr均值为329.57 mg/kg,是背景值的9.4 倍,显示研究区域属于重度Cr污染区;沉积物及上覆水Cr(Ⅵ)均较低,表明其中的铬大部分为Cr(Ⅲ).研究区域AVS较高(均值为650.38 mg/kg),间隙水总Cr含量较低(均值为68.42 μg/L).除了Z1站位外,间隙水Cr(Ⅵ)均低于检出限,表明在AVS值较高的站位间隙水Cr(Ⅵ)很低.各站位水丝蚓体内总Cr含量(以DW计)为12.46~38.99 mg/kg,均值为25.85 mg/kg,高于类似研究的结果,证明水丝蚓体内Cr的积累较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水丝蚓体内Cr含量与间隙水总Cr显著相关(r=0.614, p<0.05),因间隙水总Cr主要组分为Cr(Ⅲ),故在Cr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中,间隙水中的Cr(Ⅲ)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对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净水一厂一期氧化沟所采用的表面曝气工艺和二期氧化沟系统所采用的底部微孔曝气工艺在实际运行中脱氮效果进行的比较,总结出两种曝气形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6.
河道护岸生态化建设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岸对河道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生态护岸是从生态学角度来审视护岸的功能和作用。生态护岸种类繁多,地方性较强,结合工程实例,本文概括与总结了生态护岸的内涵、结构形式、优越性、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厌氧预酸化-间歇曝气生物膜系统的生物除磷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蓓  龙腾锐 《环境科学》2008,29(5):1227-1232
采用间歇曝气生物滤池与前置厌氧生物滤池组成的生物除磷系统处理生活污水.试验考察了水力负荷以及污染物(有机物、磷酸盐)负荷率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磷酸盐.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3.3~4.6 h, COD出水平均浓度68 mg/L,平均去除率73.6%;TP出水平均浓度0.59 mg/L,平均去除率85.2%.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水力负荷及污染物负荷率变化的能力,运行性能稳定.间歇曝气池采用不同于传统反冲洗的方法去除生物膜中富集的磷,使生物膜反应器在长期连续运行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吸磷能力,从而延长其运行周期,减少其反冲洗频率.前置厌氧滤池对生活污水的预酸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污水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998.
通过试验研究,在停留时间为8h左右,生物曝气滤池(BAF)工艺对碱水二级处理效率高,碱水经过处理后,石油类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9%,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9%。研究结果表明,BAF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法,适合炼油厂碱水的净化治理。  相似文献   
999.
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胜  张铭川  徐立荣  竺建荣  刘鸿亮 《环境科学》2008,29(10):2798-2803
采用厌-好氧交替膜序批式反应器,实验室人工合成配水,连续运行300 d,对反应器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浓度达到18 g·L-1时,污泥粒径大小在100μm以上的占96%,污泥出现颗粒化.FISH-CLSM分析AOB及NOB的群落空间分布表明它们在污泥中大量存在.NH4 -N进水50 mg·L-1左右时出水在1 mg·L-1以下,硝化反应在180~210 min就可以完成.曝气强度与硝化反应速率密切相关,曝气强度为100 m3·(m2·h)-1时,NH4 -N降解速率最佳达24.25 mg·(L·h)-1,系统硝化性能稳定.影响系统脱氮的主要因素是反硝化速率,曝气强度为69 m3(m2·h)-1时,对NO3--N的利用率为10.98 mg·(L·h)-1,出水NO3--N浓度为4.4 mg·L-1,滞留在厌氧段的浓度3.5 mg·L-1为最低,反硝化效果最好.曝气过量或不足时反硝化速率都低.在保证系统处理能力的同时,大的交换比0.35有利于系统脱氮运行.C/N比为2时,反硝化速率最高,>2时出现NO2--N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00.
彭永臻  郭建华  王淑莹  陈滢 《环境科学》2008,29(12):3342-3347
预防和控制污泥膨胀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目前尚未出现利用丝状菌特性、针对利用丝状菌污泥膨胀的节能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际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表明,供氧不足引起了污泥膨胀,但并没有导致污泥流失,相反出水水质有所改善,出水COD、SS和TP的去除率得到了提高,基于此提出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在阐述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的发现和提出的基础上,对低溶解氧引发丝状菌适度生长、丝状菌和微膨胀在提高出水水质的重要作用,及利用低溶解氧微膨胀来节能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