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529篇
安全科学   253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2642篇
基础理论   641篇
污染及防治   629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不同碳源和碳氮比对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间歇培养装置研究了好氧条件下丁二酸盐、乙酸盐和苹果酸盐3种不同碳源对好氧反硝化细菌X31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就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菌株X31的反硝化能力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碳源种类对菌株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明显影响.以丁二酸盐和乙酸盐作为碳源时,其脱氮效果均要明显好于苹果酸盐作为碳源.以乙酸盐作为碳源时菌株的反硝化速率要稍高于丁二酸盐作为碳源,其反硝化速率可以达到11.86 mg·g-1·h-1.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X31菌株的好氧反硝化能力亦不相同.当C/N大于5时,脱氮率能达到90%以上.最适宜的碳氮比是5~6,在此区间能进行完全的反硝化.当C/N在1~14之间变化时,硝酸盐还原基本都发生在菌株生长的第4~10 h,整个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一直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2.
利用聚磷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现象出发,探索了利用经过厌氧释磷,菌体内含有大量PHB的聚磷菌进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磷菌在厌氧段充分有效释磷后,在缺氧段初期3—5min内,就能将30—40mg/L的NO^-3;内源性反硝化脱氮去除65%—75%,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3.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净化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文章将从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分离、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以及降解机理等几个方面阐述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揭示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途径,该成果对控制和消除有机磷农药的污染,促进农业丰收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铜绿假单胞菌在Cr(Ⅵ)还原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Cr(Ⅵ)的还原效果及碳源、pH和 Cr(Ⅵ)初始浓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能有效还原Cr(Ⅵ),3种碳源的还原效果依次为苹果酸>琥珀酸>葡萄糖,其还原率分别为60.86%、43.76%、28.86%; pH=7.0时还原率最高,可达61.71%;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升高,还原量逐渐减少,当Cr(Ⅵ)初始浓度达到157.0mg/L时,Cr(Ⅵ)的还原受到强烈抑制。实验结果还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时,其还原率下降;另外,还原Cr(Ⅵ)主要是菌种体内的溶解性酶起作用,细胞膜部分几乎无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995.
COD/SO2-4值对硫酸盐还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利用UASB反应器考察了COD和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对COD的竞争情况.发现在HRT为3.8h,SO2-4负荷为6~7kg·(m3·d)-1,SO2-4浓度为1000mg·L-1条件下:①在COD不足时,SRB与MPB在竞争中占微弱优势;对于产甲烷活性比较好的厌氧污泥要经过较长的时间,SRB才能确立优势菌种的地位.②COD/SO2-4比值决定了SO2-4的去除率.比值等于2时,SO2-4的还原率在95%以上;当比值为1.5时,SO2-4还原率为75%;当比值为1时,SO2-4的还原率为60%.  相似文献   
996.
研究表明,新型淡水发光菌(Vibrioqinghaiensissp.———Q67)作为环境样品毒性检验的指标生物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对重金属污染物毒性检验比以往T3发光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鱼体进行的感染实验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97.
高盐度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盐度废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溶解性物质,无机盐类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着促进酶反应、维持膜平衡和调节渗透压的重要作用,但盐浓度过高,离子强度大,会造成质壁分离、细胞失活,使一般微生物难以在其中生长、繁殖,所以传统的生物法难以处理高盐度废水.文章就高盐度废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针对生物法中的耐盐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分别阐述了耐盐的机理研究及耐盐菌在高盐废水中的研究,并提出了其在高盐废水应用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8.
铜绿微囊藻中性红染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中性红染色法在藻细胞活性检测方面的运用。对染色剂浓度、染色时间、细胞密度和细胞活性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性红浓度为1/5000,染色时间15min时,染色率可以达到98%以上。而常用的台盼蓝染色效果较差,只有50%左右。在藻细胞活性检测中,中性红比台盼蓝更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999.
对筛选的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混合培养,研究了菌数与菌液含氮量的变化情况.初步探索了在两种菌混合作用下对生活垃圾的分解作用及增肥效应的影响。实验证明:两种菌在一定情况下能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经混合培养后发酵液的含氮量增高,菌数增加。在两种菌液混合作用下可以加速生活垃圾的降解,同时提高其含氮量,且含有大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可作为生物活性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000.
水体中亚硫酸盐还原菌的孢子,能在水中生存较长时间,容易在水池或管道中滋生,产生黑臭,可作本长期或周期性污染的一种指示,但目前国内尚无测定该功的完整方法,作者建立了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测定方法,以国产蛋白胨替代胶胨型肉水解液,结果理性特征明显,精密度,重现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